11日下午,随着中远集团“聪河轮”开始装卸集装箱,上海港成为祖国大陆第一个集装箱吞吐量突破800万标准箱大关的港口。这个成绩同时说明,上海港超负荷运转的压力将日趋沉重。可喜的是,上海港区布局从内河走向近海的重大调整已全面启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呈跳跃式发展态势,年增幅达到30%以上。1978年,上海港刚接纳集装箱船只时,当年的吞吐量不过2000标箱,大致相当于目前不到两小时的作业量。2001年,上海港口吞吐量达到634万标箱,跻身为世界集装箱第五大港。今年1至11月,上海港的增幅高达34.6%,直指世界第四大集装箱港的地位。
而此时,上海港也面临巨大的挑战。上海港务局局长陆海祜表示,上海的航运事业面临“质和量”的新突破。由于集装箱船只趋向大型化,对水深要求越来越高。而现在的上海港,码头主要集中在黄浦江下游一带,船只进出受长江口水深限制,难以满载,老港区已难适应发展需要。
在这一情况下,上海已经启动洋山深水港工程,并加快长江口的外高桥港区建设。这意味着上海港建设跳出了黄浦江,走到长江口,并开始向近海拓展。
据了解,位于杭州湾口的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将建设5个第五和第六代集装箱船泊位,并兼顾8000箱位大型集装箱船舶停靠,设计年吞吐能力为220万标箱。连接上海芦潮港与小洋山的东海大桥,为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标准。按计划,一期工程将于2005年完成。
同时,外高桥港区第三和第四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预计到今年底,第四期工程将基本建成。它包括长1250米的4个集装箱泊位,年设计吞吐能力为180万标箱。此外,黄浦江老港区的改造也在进行中。
黄浦江港区、外高桥港区及洋山深水港,将形成“老、中、青”三代港区功能互补的全新格局,并在不同层次、不同功能上全面展开港航服务,联手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新形象。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2002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