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民新农村新画卷——十六大以来新农村建设述评

2012年09月12日14:53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三农 新农村建设 村容整洁 惠农政策 富农政策 长赤 农村社会保障 农村文化 农民看病 新农民

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通村公路宛若玉带,一辆辆大货车、出租车、摩托车满载着村民丰收的喜悦来往如梭……前不久,四川省南江县长赤镇农村公路铧竹路的修通,让沿途的村庄、田野、山丘连成一幅幅美景。

长赤镇基础设施的改善是我国农村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

10年来,我们在农村的改革和探索一刻也没有停歇。改革,以其巨大的勇气、智慧和力量,将中国的农业推进到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阶段,彻底改变了中国农村和农民的面貌。

从哺育到反哺:政策转向展现思路变迁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以工业反哺农业和城乡一体化为内核的新的“三农”政策体系逐步确立,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人们不会忘记:2004年至2011年,中共中央连续发了8个一号文件,通过调整国家和农民的关系,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人们更不会忘记,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不仅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还系统地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的政策思路与实现路径;

10年间,中央“三农”投入逐年增长,在宏观调控中始终坚持加强和保护农业,出台了取消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等支农惠农政策,实施了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制定了对粮食主产区和财政困难县实行奖励补助的激励政策,强化了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政策,逐步形成了新时期保护和支持农业的政策体系框架。

……

一个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让我们看到,党对农村的政策既重视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又着力增加农民收入;既重视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又着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既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又关心农村社会、生态环境、农民生活、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凸显了协调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心。

从基础设施到社会事业:公共财政阳光普照农村

新农村建设中,让农村居民拥有均等化的公共基础设施、同质化的生活条件、各方面平等的权利,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最终目标。

回望10年发展,聚光灯首先照到一个令人热血沸腾的数据:中央“三农”投入从2003年的2144亿元跃升到2011年的10408.6亿元,年均增幅超过两成。这张“三农”支出清单增强了农民的信心和勇气,在路、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中,为农村民生发展撑起坚强后盾。

2005年,在中西部地区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实行“两免一补”,2007年,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的范围扩大到全国,全国农村中小学每年减免学杂费达150亿元,教育公平托起了无数农村家庭的希望;

2003年至2011年,全国新建、改建了272万公里的农村公路,解决了3.26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农村沼气用户3000多万户,改造农村危房460多万户,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

2011年,全国参加新农合人数为8.32亿人,参合率超过97%,各级财政对新农合的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正在得到解决。

……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在农村编织起一张巨大的安全网,几千年来中国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济”的愿望正在实现。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