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紧约束——新世纪农业发展面临的严峻局势

2012年08月09日16:55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资源紧约束 耕地保护红线 人地矛盾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动态平衡 

中国发展门户网讯(实习生刘美麟)不久前,主题为“农业与现代化”的第十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在京举行。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的陈争平教授在对本次论坛主题的探讨过程中发现:当前中国关于国家与农民关系的讨论,往往涉及资源紧约束与耕地保护红线问题。《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农业现代化研究》用确凿数据揭示世界农业资源约束趋紧实情。中国在淡水和耕地等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都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局势更为严峻。在这样人多地少的国家,土地更是成为日益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陈教授指出,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是实现中国现代化“三步走”宏伟蓝图的必要环节,亦是21世纪上半叶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但是中国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与工业化城镇化用地日益紧张的矛盾无法避免,并且越来越尖锐。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也减少一部分耕地。仅1997-2003年7年间,中国耕地就净减少1亿多亩。就城镇化水平静态来看,中国目前略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与全世界平均水平相差较大,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差更大。

据动态发展趋势来看,国家《2006~202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达58%,这将超过全世界平均水平。《纲要》提出,目前中国面临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少等突出问题,同时又提出至2020年应坚守18.05亿亩耕地红线的目标。2011年国土资源部下达全国城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只有600万亩,而各地上报国务院的用地 计划高达1500万亩。2011年6月公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把“耕地减少过多过快”列为必须高度重视和着力解决的首要突出问题。

中国东部人多地少矛盾更为尖锐,过去10年北京常住人口以6.6倍于全国速度的增速扩大,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市)人均耕地已不足0.7亩,东部沿海地带土地利用形势特别严峻。

关于中央坚守耕地红线的决定,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茅于轼教授有不同意见。他认为,确定用红线不许越过来保护18亿亩耕地是不必要,而且是有害的。 他认为粮食安全可以靠国际市场来保证。海尔地产集团董事长卢铿认为,中国不妨去学学新加坡,新加坡根本没有农业,周边都是敌人,但也在生存。

陈教授对茅于轼和卢铿的意见有不同看法:国际市场是多变的,易被操纵的。如果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没有农业,依靠国际市场能保证食品安全吗?他们认为中国食品安全如果完全依赖国际市场,这不仅会极大地冲击国际市场,也将严重影响中国国家安全。确保耕地红线,确保足够的农业产出,应作为中国基本国策。

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必然占地,死守18亿亩红线会使地价和房价暴涨,必须实行动态平衡。但是现在有不少地方搞的“占补平衡”,实际上是用差地代好地,大大降低了农业产出,这只是一种消极的动态平衡。在中国人口增长,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应当发展农业现代化,实行增加农业产出的积极的动态平衡。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