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趋向导致外部性因素在农业长期发展中作用增强

2012年08月09日16:35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外部性因素 农业长期发展 商品经济 人地矛盾 生态环境

中国发展门户网讯(实习生刘美麟)日前,第十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在京举行。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的陈真平教授在探讨新世纪农业现代化新路径中指出:由于以下三大主要趋向,使得外部性因素在农业发展中作用呈不断加强趋势。

陈教授认为,第一个趋向是由于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城乡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在这一过程中农业专业化不断发展,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棉农、菜农、果农等增多,他们的产品要大量出售,他们所需的粮食等要从市场上购买,农民与市场联系加强。这一过程不仅加强了农业内部的专业分工和相互依存,同时也促进了农业与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商业的密切联系,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农业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必然体现为农业生产同农产品的加工、销售以及同农业生产资料的制造、供应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使得农民的当年收益及来年生产规划等更加容易受到千里以外其他地区有关农产品的交易或与农业相关产业市场变动的外部性(经济学家们较多地称之为“金钱外部性)影响。

使得外部性因素在农业发展中不断增强的第二个趋向是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人口的不断增长,使得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困难加大。这一趋向不仅使得农业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而且也由于农业经营规模的缩小(例如农民大家庭分家后兄弟各自经营等,中国改革初期由原先的生产队经营分成农户各自经营也可以作为特例),使得田界纠纷、沟洫排灌矛盾等等增加,使原来同一经营单位的内部问题成为外部问题,必然加大了外部性因素的作用。

第三个趋向则是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公害增多(从人类社会发展大历史看),陈教授强调这也必然加大了负外部性因素对农民生活对农村经济的作用。古代的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洪水泛滥,使下游的众多小农遭遇飞来横祸。近现代这种情况就更多,例如,我国工业“三废”对农业环境的污染正在由局部向整体蔓延。2000年全国因固体废弃物堆存而被占用和毁损的农田面积已达200万亩以上,8000万亩以上耕地遭受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仅淮河流域农田因大气污染造成的损失就达1.7亿元。全国利用污水灌溉的面积占总灌溉面积的7.3%,比上世纪80年代增长了1.6倍。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