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振兴区县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市对区县各项补助增长34.7%。健全“一圈”对口帮扶“两翼”机制,启动市属国有企业第二轮50亿元融资计划,帮扶区县工业园区建设,“两翼”地区经济增速继续快于全市平均水平。依法设立綦江区、大足区。全面落实加快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区县重点项目建设和公共服务保障力度,各区县形成了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启动实施。建立3000多亿元的项目储备库,首期申报项目通过审查,后续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启动15个现代农业和8个城镇移民安置小区困难帮扶试点。开展移民资金总结算和财务总决算,迎接总审计和总验收,为后续规划实施创造了良好条件。加强三峡水库175米试验性蓄水安全监测与防范,成功预报和处置了一批地质灾害险情。三峡库区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七)全面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实施培训、输送、回引工程,建立重点产业招工用工储备制度,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实现城乡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五险合一”管理体制初步形成。在全国率先建立孤儿基本生活费发放制度,市儿童爱心庄园建成投用。节日送温暖活动惠及220万城乡困难群众。
先进文化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唱读讲传”活动蓬勃开展,群众参与面达到97.3%。持续实施“三个百亿”投入计划,夯实了市、区县和乡镇三级文化主阵地。市川剧艺术中心、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建成投用。区县文化馆、图书馆实现全覆盖,影剧院覆盖面达到85%。乡镇综合文化站、街道文化中心、村文化室、农家书屋、广播村村响和电视户户通基本实现全覆盖。成功举办第十二届亚洲艺术节和第二届中华红歌会。一批文艺作品荣获国家大奖。初步建立起财政支持和市场运作的文化促进机制,基本完成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带动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30%。
各类教育加快发展。全面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率达到70%。在西部地区率先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72万人。普通高校发展到67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32%。中小学生营养促进工程惠及300万人,资助各级各类学生400多万人。新建和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370所,留守儿童得到全面关爱和照顾。
卫生和体育行动计划深入实施。成功创建2所区县三甲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率超过70%。在全国率先将基本药物制度覆盖到村卫生室,全面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药品交易所发挥出抑制药价虚高、规范流通秩序功能,药品交易价格平均下降28%。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增加到1平方米,长跑、跳绳、游泳、登山等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国民体质抽样合格率提高到92.6%。
社会更趋和谐稳定。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在全国率先实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安全责任连带追究,依法查处了违规企业。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攻坚活动成效明显,重特大事故防控有力,事故死亡人数减少7.6%。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实现干部大下访常态化,创新信访维稳联动机制,信访总量持续减少。一体化大综治格局更加完善。建成交巡警平台500个,实行校园警务、阳光政法新机制,组建公共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数字化应急联动防控体系日趋完善。以消防为主体的综合应急抢险能力建设得到加强,经验在全国推广。纵深推进打黑除恶和严打整治行动,刑事发案率继续下降,群众安全感指数达到96.51%。
(八)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9件,制定政府规章16件。办结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2858件。在全国率先完成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分类工作,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和公开招聘制。加快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在市级机关开展了“四清四定”。减少和调整审批事项111项,向区县下放行政管理权限44项。全面实现区县、部门行政审批在线监管,行政透明度排名全国领先。38个市级部门制定实施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组建市工程建设招投标交易中心和区县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规范了公共资源配置权。专项治理领导干部插手干预工程建设、基层违规执法、侵占惠民资金等问题,依法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实施“三项活动”、“三项制度”,扎实推进“三万计划”,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各位代表!在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上,我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出一条民生导向、共富发展的新路子。这条路子,概括起来就是:以“314”总体部署为总纲,改革开放为动力,民生幸福为追求,在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和城乡统筹一体化中,加快发展、缩差共富,实现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又好又快与公平正义的有机统一。这条路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顺应人民群众期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重庆特点和民生特性,已经并将继续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重庆能够走出新路子、创造新业绩,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切关怀的结果,是市委统揽全局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开拓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奉献智慧和力量的全市各族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我们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驻渝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中央国家机关、兄弟省区市和社会各界,以及港澳台同胞、广大侨胞和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2012年工作目标要求
今年,我们将迎来党的十八大和市第四次党代会。做好全年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当前,宏观环境总体上十分严峻复杂,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面临一系列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主要发达国家债务和失业等问题缠身,国际市场陷入低迷,保护主义倾向更加突出,贸易摩擦日益加剧,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去年四季度以来,国内经济方面工业生产、企业利润和税收出现局部下滑,不少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外部形势不容乐观。二是资金调度压力不小。发达国家再工业化造成外资回流,一些新兴经济体对外资的吸引力逐步增强,增大了我们利用外资的难度。随着“十二五”规划项目大批上马,加之原材料、能源和劳动力价格持续上升,社会资金需求量大增。国内通胀压力仍然存在,资金供给仍处于趋紧状态,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三是资源能源供给和环境承载力约束加剧。我市电力装机总量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差距明显,天然气供应依然紧张,成品油储备和调度仍有“短板”。经济快速发展与土地供应、节能减排、生态环境的矛盾进一步凸显,转变发展方式迫在眉睫。四是科技进步对转型发展支撑乏力。全社会研发投入明显不足,发明专利和知名品牌不多,创新主体、创新成果和创新人才难以满足转型升级需求。五是社会建设和管理中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征地拆迁、房屋改造、就业社保、收入分配、教育文化、医疗服务、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社会诚信体系亟待完善,道德教育亟待加强。六是一些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为企业、为群众服务的主动性不强,办事效率不高,“吃拿卡要”和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时有发生,甚至滥用权力、贪污腐败。我们要充分认识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加强战略谋划,提高应对能力,有效化解风险,绝不错失黄金发展期,绝不辜负中央的重托和人民的期待。
逆境长精神,创新得先机。我们也要看到,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趋势不会逆转,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的脚步不会放慢,国际市场大融合、生产要素大重组和产业布局大调整的态势不会改变,特别是当前国际要素资源配置成本相对较低,有利于我们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我国经济稳中求进,宏观经济政策更加注重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更加注重扩大内需,更加注重实体经济发展,更加注重民生建设,为我们转变方式、缩差共富提供了良好条件。西部大开发渐入佳境,重庆已步入科学、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政策效应加速释放,基础条件明显改善,产业发展上档升级,企业活力显著增强,全市上下创新求变的愿望十分迫切,各行各业奋勇争先的劲头非常饱满。我们完全有能力把重庆的事情办得更好,不断开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民生导向、共富发展路子,继续处理好促增长、调结构、控通胀的关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扩大内需,着力发展实体经济,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步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市民幸福指数,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市第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5%左右。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均增长18%。实际利用外资和海外投资分别保持在100亿美元、50亿美元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50%。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二氧化碳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率达到国家约束性要求。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新增市场主体17万户,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和18%。城乡差距缩小到3∶1左右,“圈翼”人均GDP差距缩小到2.15∶1左右,基尼系数降至0.4左右。
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创新,突出缩差共富这个主基调,切实做到“五个更加注重”:
——更加注重前瞻调控、优化发展。经济稳定增长是缩差共富的基础。要主动适应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以前瞻思维破解资源能源瓶颈,以开放眼光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千方百计强调度、增投入、活消费、促转型,扩大有效供给,壮大实体经济,努力实现更长周期、更富内涵、更好质量的发展。
——更加注重城乡一体、区域协调。统筹城乡、振兴“两翼”是缩差共富的重点和难点。要遵循城乡总体规划,在构建大都市连绵带、增强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的过程中,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开发,活跃区县经济,加快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共发展共繁荣。
——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改革和开放是缩差共富的两把“金钥匙”。要充分发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作用,着力建设内陆开放高地,通过扩大开放加快做大“蛋糕”,通过深化改革合理切分“蛋糕”,通过不断创新扫除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
——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科教引领发展,人才决定未来。要全面落实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科技创新中心、西部教育高地、文化高地和人才高地,推动经济增长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不断提升重庆核心竞争力。
——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社会和谐是百姓之福,公平正义也是生产力。要坚持民生为重,加大财政投入,全面完成“五个重庆”和“民生十条”主体任务,大力实施“共富十二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共同发力,形成多方推动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生动局面。
三、2012年的主要工作
(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用好用活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建立健全“五低成本”政策体系。全面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扩大西部大开发15%企业所得税率政策适用领域。针对企业流动资金和社保缴费、物流补贴、家电汽摩下乡等,适时推出新一轮提振举措,有效激活实体经济。
强化资金调度平衡,确保社会融资增量不低于4500亿元。跟进宏观经济政策,积极争取信贷定向支持,新增银行贷款2500亿元。发挥资本市场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功能,通过债券、融资券、信托、小额贷款、担保、私募基金、风险投资基金、金融租赁等渠道,新增融资800亿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海外直接融资规模,引进外资折合人民币650亿元。深化与国家部委、中央企业和区域合作,力争引进各类资金550亿元。优化资金投向,重点保障“十大工业项目”、“十大城市片区开发项目”和“八大基础设施项目”,强力支撑经济持续增长。
加强能源调度和项目建设。稳定市内煤炭生产,加强与川、黔、宁、陕等省区能源合作,推进万州、涪陵煤炭储运基地和市外煤电基地建设,抓好港口中转煤调度,确保电煤储备300万吨。强化外购电调度,争取增加三峡电入渝份额,利用市外闲置机组发电增供重庆,做好电力需求侧管理,保障民生、重点工程和重点企业用电。围绕“十二五”末电力装机翻番的目标,加快万州神华、合川二期、奉节、石柱、习水二郎电厂等1000万千瓦电源项目建设,做好新的1000万千瓦电源项目前期工作。推动新疆至重庆、雅安至重庆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建设,改造城乡电网。加大天然气供应协调力度,保供80亿立方米。搞好页岩气、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加强成品油调控,应急储备达到50万吨。
做好人力资源保障工作。就业培训与配套服务并举,调整增量与用好存量并重,努力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和周边劳动力在渝就业。加强人力资源调控,建立跨区域劳务资源调度平台,加快区县预备基地建设,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企业用工需求。
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新开工公租房1350万平方米,配租10万套。加强公租房小区综合配套,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方便群众生活。落实首套住房和改善性住房的优惠政策,满足群众自住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综合运用规划控制、土地供应、信贷税收等手段,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运行,房价增幅不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
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继续加大对改善民生、扩大消费的财政性支出,增加对城镇低收入群体和农民的补贴,落实好带薪休假制度,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执行车船税最低税额标准,扩大汽车金融公司消费信贷。提升家政物业、医疗保健、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等服务消费,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兴消费业态。落实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强化市场监管和服务,开展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坚决打击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行为,营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继续把控制食品价格过快上涨作为稳定物价的重点,加强粮、油、肉、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的监测预警,完善政府储备及商业储备体系,提高储备和应急保供能力。抓好重要商品产运销衔接,严格执行农产品生产流通税费减免政策,降低流通成本。加强食品、药品价格和医疗、教育、通信等服务收费的监督检查。严厉查处发布虚假信息、囤积居奇、价格操纵、恶意炒作等违法行为,正确引导社会预期。
(二)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围绕“十二五”末形成电子信息、现代装备制造、传统优势工业三个“万亿板块”,继续抓好大投资、大基地、大支柱,重点推进“十大工业项目”,做大做强“6 1”支柱产业。全面实施“云端计划”,突出龙头项目和零部件配套,力争高性能集成电路、液晶面板、硬盘等项目取得实质性突破,笔记本电脑产量超过5000万台,形成3000万台彩色打印机基地和30万台服务器云计算产业规模,为建成全球重要的信息产业基地奠定决定性基础。以长安为龙头,齐聚上汽、一汽、二汽、北汽四大国内汽车集团和庆铃、红岩两大商用车集团,发展上千家零部件配套企业,构建“1 6 1000”产业集群,建设产值超6000亿元的汽车生产基地。以数控机床、固定翼小型机和直升机、轨道交通装备、大功率风电设备为重点,建设十个百亿级现代装备产业基地。延伸异氰酸酯、蛋氨酸等产业链,积极发展煤化工,建设内陆重要的综合性化工基地。加强矿源保障能力建设,推进熔融炼铁等项目,建设千万吨精品钢材基地和中国铝加工之都。强化前期研发和品牌营销,扩大轻纺、食品产业市场份额。着力培育西永、两路寸滩、鱼嘴复盛等重点板块,加快形成5个千亿级园区和30个百亿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