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2. 技术—经济范式的更迭
技术—经济范式的更迭,包括三个层次的范式转变,它们分别是技术范式、产业范式和技术—经济范式的转变,而且这种转变是周期性的。
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最先提出了科学范式的概念。1982年,技术创新经济学家多西提出了技术范式的概念。1983年,佩蕾丝提出了技术—经济范式的概念,并认为,“技术—经济范式”是经济上的最佳惯行方式,它代表着对每次产业技术革命的新的指导。每次技术转型都伴随着相对价格结构的重大变化,这一变化引导着经济行为者密集地采用更强大的新投入品和新技术。1988年,技术创新经济学家弗里曼与佩蕾丝在合作发表的“结构调整危机:经济周期与投资行为”一文中又发展了这一概念,认为其重要特征是“具有在整个经济中的渗透效应,即它不仅导致产品、服务、系统和产业依据自己的权利产生新的范围;它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经济的几乎每个其它领域,即它是一个‘亚模式’”。我国学者王春法将技术—经济范式定义为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主导技术结构以及由此决定的经济生产的范围、规模和水平。他认为,技术—经济范式变迁的过程就是打破常规和建立新范式的过程,而技术创新是技术—经济范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尽管技术—经济范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技术—经济范式必定会逐步取代旧的经济范式,从而使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方面,新的技术—经济范式往往会显示出迅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潜力,并且会创造出空前的新投资机会;另一方面, 新的技术—经济范式也会造成技术和管理的根本改变,并且迅速地扩散到整个经济体系之中,从而取代了旧范式之下的投资格局。从这个意义来说,技术—经济范式更迭的时期也就是技术创新的群集时期。在历史上,这种技术—经济范式的更迭往往以产业革命的形式爆发出来。有学者认为,当几种重要创新同时出现时,它们的结合就是一次产业革命。从某种意义上说,产业革命的形成及其扩散本身就是技术—经济增长范式更迭的直接表现。以彼此相关的重大技术创新为基础的产业革命不仅奠定了不同时期的世界经济增长格局,而且促使世界经济增长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周期性(表9)。
表9 18世纪以来的技术革命与技术—经济范式
技术革命和起始时间 |
通行名称 |
技术—经济范式 |
第一次,1771年 |
产业革命 |
工厂生产,机械化,生产率、守时和省时流体运动 |
第二次,1829年 |
蒸汽和铁路时代 |
聚合的经济、工业城市、全国范围的市场,具有全国性网络的动力中心,规模意味着进步 标准零件、以机器生产机器,相互依赖的运动 |
第三次,1875年 |
钢铁、电力、重工业时代 |
巨型结构(钢制),工厂的规模经济、垂直一体化,可分配的工业动力(电力),科学成为一种生产力,世界范围的网络和帝国,普遍标准化,巨型规模的世界市场 |
第四次,1908年 |
石油、汽车和大规模生产的时代 |
大规模生产、大众市场,规模经济、水平一体化,产品的标准化,合成材料,职能专业化 集权化、大城市中心和郊区化,民族国家的力量 |
第五次,1971年 |
信息和远程通讯时代 |
信息密集型,非集权的一体化、网络结构,知识成为资本、无形的价值附加值,异质性、多样性、适应性,市场细分、职务的倍增,与规模经济结合的范围经济,全球化、世界和局部的互动,即时联系与行动、即时全球通讯,内向型与外向型、聚合 |
根据佩蕾丝的观点,技术—经济范式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扩散的推进器,也是一种阻碍力量。其一,它提供的模式可以被所有人追随,但它的形成过程也需要一定时间——大爆炸前10年之后或更久。其二,每次产业革命的内涵都与前次不一样,新的原则必须克服先前成功范式产生的惰性力量,因此前一范式的存在成为下一次产业革命扩散的主要障碍。
佩蕾丝认为:一种范式无论潜力如何巨大,最终将被耗尽。技术革命和范式的生命周期大约每半个世纪一个轮回。在大爆炸之后的第一个阶段,出现了新产业的爆炸性增长和迅速创新的时期。新产品不断涌现,这样范式形成了,并指引着产业革命的扩散。第二阶段是高速扩散阶段,它见证了新产业、新技术体系和新基础设施伴随着强劲的投资与市场增长走向繁荣。伴随着新范式在生产结构中的充分展开,高速增长在第三阶段得以延续。第四阶段,成熟性受到侵蚀。在某一点,技术革命的潜力受到阻碍,虽然仍有新产品引进、新产业诞生,但作为增长引擎的核心产业开始遇到市场饱和、收益递减的困境,整个技术革命的动力逐渐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