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二)市级一般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市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304.2亿元,增长16.1%,完成预算1226.0亿元的106.4%,加中央返还及补助192.1亿元、区县上解180.9亿元、上年专项政策性结转使用1.5亿元、上年结余34.3亿元、财政部代理发行北京市地方债券54.0亿元,收入合计1767.0亿元。市级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135.0亿元,增长14.0%,完成预算1060.0亿元的107.1%,加上解中央支出79.1亿元、区县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440.3亿元、专项政策性结转下年使用8.9亿元、地方债券支出54.0亿元、划转水利建设基金13.6亿元、转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6.1亿元,支出合计1767.0亿元。市级预算收支平衡。
市级主要收入项目完成情况是:增值税115.9亿元,增长17.3%,完成预算的105.1%,超额完成预算主要是得益于消费品市场活跃、汽车产销两旺、工业生产稳步回升,带动增值税保持良好增势。营业税438.0亿元,增长13.4%,完成预算的100.8%。企业所得税289.2亿元,增长17.5%,完成预算的104.6%,超额完成预算主要是实体经济逐步回暖,企业利润率提高,带动企业所得税增长。个人所得税215.3亿元,增长21.1%,完成预算的111.3%,超额完成预算主要是企业用工增加,带动工资薪金、股息、红利个人所得税增长。契税134.3亿元,增长30.2%,完成预算的119.4%,超额完成预算主要是房屋、土地交易活跃,带动契税增长较多。土地增值税43.2亿元,增长58.6%,完成预算的141.8%,超额完成预算主要是税务部门加大清算力度,增加土地增值税收入。非税收入42.5亿元,完成预算的97.8%。
市级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是:
1、教育支出188.1亿元,增长18.8%,完成预算的106.2%,其中:教育法定支出168.7亿元,完成预算的107.0%,超额完成预算主要是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以及增加海外高层次人才来京创业市政府奖励经费等。具体是:投入93.3亿元,重点保障市属高校教育改革“三大工程”建设,优化教学环境,引导民办高校特色办学,支持高职国家级示范校建设,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投入21.9亿元,重点加快中等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培训等。投入49.7亿元,重点用于落实义务教育减免政策,支持改扩建30所幼儿园,加快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改造,促进办学标准达标等。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体系,扩大教育资助范围,提高高等学校国家助学金标准,免除中等职业学校城乡低收入家庭和涉农专业学生学费,保障困难学生就学。
2、科学技术支出114.5亿元,增长14.4%,完成预算的102.8%,其中:科学技术法定支出49.6亿元,完成预算的106.8%。投入31.4亿元,加快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落地对接,落实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学技术奖励等政策,推进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与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整合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落实科普益民、惠农兴村计划等。投入63.6亿元,加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完善中关村公共服务体系,推进科技研发、金融创新、高端领军人才聚集工程建设。
3、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42.3亿元,与上年持平,完成预算的102.4%,其中:文化法定支出17.4亿元,完成预算的106.5%,超额完成预算主要是增加高清交互数字电视应用工程补助资金等。投入8.8亿元,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支持1020个农家书屋、“百姓周末大舞台”等群众文化活动,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促进文化资源共享。投入1.0亿元,支持上海世博会北京活动周等重大品牌文化活动,提升首都文化中心地位。投入5.0亿元,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鼓励艺术生产创作,支持转制文化企业发展,激发文化发展创新活力。投入8.6亿元,丰富群众体育活动,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引导体育产业发展。投入4.6亿元,支持文物保护修缮和精品征集,推动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提升社会人文素质。
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5.3亿元,增长33.0%,完成预算的114.7%。投入29.2亿元,用于行政事业单位、困难企业等离退休人员及军休人员生活补助。投入1.5亿元,落实促进就业优惠政策,加大“纯农就业家庭”转移就业援助力度,选聘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延长就业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和培训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增强就业能力。投入0.6亿元,用于社区网络信息化运行、社会保险系统升级改造。投入0.4亿元,支持社区残障人士康复基地建设,推进2.1万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拨付供热、液化气补贴25.8亿元,保证居民安全过冬、正常用气。
5、医疗卫生支出58.0亿元,增长19.3%,完成预算的109.9%,其中:卫生法定支出41.5亿元,完成预算的107.9%,超额完成预算主要是加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费投入等。投入12.3亿元,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落实国家免疫规划,保障市民及时、广泛接种疫苗,增强群众身体素质。拨付12.0亿元,保障大专院校教职工、中央及市属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公费医疗支出。补助区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1.6亿元,缓解区县政府医改资金压力。投入19.8亿元,用于市属公立医院设备购置修缮,改善就医条件。拨付3.5亿元,支持远郊区县非营利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高基层医护水平。投入2.9亿元,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强药品监管体系建设,保证群众用药安全。投入1.8亿元,加强中医重点学科建设,支持开展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加强医护人员卫生技术培训,支持免费发放《青少年急救手册》,培训初级急救员10万余人,增强百姓自救互救知识。
6、环境保护支出25.7亿元,增长14.7%,完成预算的106.2%,超额完成预算主要是增加延长居民采暖季燃料补助等。投入节能减排资金3.9亿元,奖励新能源车示范运营、节能产品推广和技术改造等。投入大气污染治理及环境保护专项资金17.0亿元,确保完成城区平房1.3万户煤改电任务,支持淘汰黄标车5万辆,加快实施城区20蒸吨以上燃煤锅炉改造,持续改善首都空气质量。投入1.8亿元,重点用于城市排水管网维护养护。
7、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6.6亿元,与上年持平,完成预算的101.0%,超额完成预算主要是增加北京市老旧房屋抗震加固经费等。拨付8.5亿元,支持城市道路桥梁日常养护、大修疏堵工程,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拨付3.5亿元,支持600个居住小区、30%的党政机关和学校开展垃圾分类示范引导活动,加快106座密闭式垃圾分类清洁站升级改造等。拨付环境综合整治资金10.0亿元,继续推进城中村建设、城市边角地和架空线入地整治、非正规垃圾堆治理等项目顺利实施。
8、农林水事务支出60.1亿元,增长16.8%,完成预算的103.6%,其中:农业法定支出48.7亿元,完成预算的106.9%,超额完成预算主要是加大设施农业规模化支持力度、增加农民艺术节活动经费等。投入7.8亿元,支持全市新建设施农业4万亩。投入3.8亿元,支持政策性农业保险与再保险,参保农户达到26.9万户次,增强农业生产防灾抗灾能力。投入3.6亿元,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森林健康经营,确保首都生态安全。投入2.2亿元,支持优势农产品种质资源保护、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投入2.0亿元,加快新农村建设。投入6.1亿元,支持全国水利普查,保障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水平。拨付从河北调水资金4.6亿元,满足北京市应急用水需要。
9、交通运输支出90.2亿元,增长1.1%,完成预算的100.7%。拨付6.3亿元,落实石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政策,对城市公交、出租车、农村客运给予燃油补贴。落实百姓公交政策,投入公共交通票价折扣、运营补贴78.0亿元(此外通过其他科目等方式投入57.3亿元,地面公交、轨道交通补贴共计135.3亿元)。
10、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59.9亿元,增长43.3%,完成预算的150.5%,超额完成预算主要是加大国有企业结构调整扶持力度,支持产业发展,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等。投入20.0亿元支持国有企业调整退出、改制重组,以及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型产业中的重点科技创新项目。投入7.0亿元,推进重大项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促进高端制造业发展。拨付电价补贴8.0亿元,确保企业正常供电。投入5.0亿元,引导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等。投入1.5亿元,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外部需求。
11、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11.4亿元,增长30.1%,完成预算的153.7%,超额完成预算主要是加大旅游产业发展支持力度。投入4.6亿元,支持旅游景点服务设施改造,免费发放“北京请您来”旅游活动门票60万张,打造北京旅游城市形象,提升旅游产业化水平。投入商业流通发展资金2.0亿元,落实扩大内需政策,支持全国各省土特商品进京大集、老字号产品巡展等31项促进消费活动,补助特色街、集贸市场等商业设施升级改造,繁荣消费市场。
12、公共安全及国防支出83.0亿元,增长13.1%,完成预算的110.3%,超额完成预算主要是增加首都维稳经费等。支出重点保障政法机关正常运转和政权建设需要,支持公安部门装备配置、交通设施改造,提升执法办案水平。保障消防队站建设、高空灭火设备及特种消防车配备等,增强抢险救援能力。支持民兵、预备役训练,推进民防事业发展。
13、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2.9亿元,增长14.1%,完成预算的113.0%,超额完成预算主要是增加北京市对口支援工作经费等。支出重点保障党政机关、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履职,开展参政议政、对外交流、市场监管、知识产权保护、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等工作。其中: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定支出2.4亿元,完成预算的106.8%。落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支持开展计划生育政策宣传服务,扶持农村计划生育低收入家庭增收致富,提高人口素质。
根据目前中央对北京市及市对区县财政体制,2010年超收增加财力84.1亿元。按照《北京市预算监督条例》中关于“市级预算超收收入应当优先用于农业、教育、科技、社会保障等重点项目和其他必要支出”的规定和建立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要求,市级财政超收增加的财力主要用于:一是增加法定支出21.5亿元,其中:教育支出11.0亿元,农业支出3.1亿元,卫生支出3.0亿元,文化支出1.1亿元,计划生育支出0.1亿元,科技支出3.2亿元;二是增加重点项目支出26.5亿元,其中:旅游发展专项资金4.0亿元,注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10.0亿元,交通疏堵工程1.7亿元,智能交通建设经费5.0亿元,交通安全管理设施重点建设专项1.5亿元,合同能源管理地方配套资金0.3亿元,注入首创集团农投公司注册资本金4.0亿元;三是转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6.1亿元,在以后年度经过预算安排使用,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