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名词解释】
逆断层是地震构造中断层的一种,为上盘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主要由水平挤压而形成。至于断层,则是地下岩层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着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这是引发地震的主要原因。
释疑
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引发海啸
日本东北地区昨日下午发生强烈地震后,印尼气象部门随即发出海啸警报,中国国家海洋预报台也表示,这次地震可能会在震中周围数百公里范围内引发区域海啸。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有时浪高达数十米。这种“水墙”运动速度极快,破坏力巨大。1960年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就冲击了整个太平洋。
海啸通常由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历史记录显示,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地震海啸的产生还会受海底地震震源断层、震源区水深条件、震级、震源深度等条件影响。
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中国地震局统计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一些专家则认为,引发海啸的地震震级一般在里氏6.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内。
科普
地震震级如何测定
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的等级。依据释放能量多少,地震分为不同震级,震级越高,释放能量越多,破坏力越大。
世界常用“里氏震级”标准区分地震震级。“里氏震级”最初由地震学家查尔斯·里克特1935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技术学院公布。
全球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大约发生500万次,其中大约5万次可被感知,每年可造成破坏的地震约有1000次,而里氏7级以上大地震平均一年发生十几次。
低于里氏2.5级的地震,人们通常不易察觉,称为小震或微震;里氏2.5级至里氏4.0级的地震,震中附近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称有感地震;5级以上、6级以下地震称为中强震;超过6级称为强烈地震,可对建筑物造成损害;7级以上地震称为大地震,破坏力巨大,受损区域通常可达震中周边数百公里。(新华社)
解读
日本地震与盈江地震无关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主任刘杰表示,地球活动处在活跃期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主任刘杰昨日表示,日本8.8级地震与盈江地震无关,并对即将到来的“超级月亮”是否会引发地震作出回应,他认为,月球近地会造成潮汐变化,这种外因对地震有一定触发作用,但不是决定性的。
两次地震所涉运动板块不同
对于大家所关心的,日本8.8级地震是否与前日盈江发生的5.8级地震有关,刘杰表示,两次地震没有关联。
据他介绍,此次日本8.8级地震是欧亚板块与环太平洋板块运动造成的,而盈江地震则是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活动所引发。
对于盈江5.8级地震情况,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主要负责人员表示,目前来看余震要比正常的5.8级地震显得要多,当地的地震活动还比较活跃。但根据现在的情况判断,短期内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超级月亮”引发地震?
据此前海外媒体报道,本月19日是月球自1992年以来距离地球最近的一天,而2004年12月发生的印尼海啸导致数十万居民丧生,而两周后就出现了月球近地点。网络随即传出届时月球会给地球带来地震、火山喷发之类的极端天气的说法。
刘杰在通气会上对此作出解释,他表示,3月19日这个“近地点”的时间点是确实存在的。他解释说,月球接近地球时受引力作用会引起地球的潮汐变化。“但这只是一个外力作用”。
刘杰解释说,“超级月亮”会引起地震只是把外力当做了主因。
尚不能仅此推断届时还将发生大地震,“这是做不出大地震预报的。只能说这种外因能够触发地震。”
地球活动处在活跃期
自去年以来,全球地震灾害不断,大家一直怀疑地球是不是被调成“振动”了。对此,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专家也给出了解释,从目前掌握的近百年观测资料显示,地球是处在活跃期,但由于缺乏更长期的观测资料,所以从更长时间段来说,难以判断。
据介绍,根据近百年的观测记录,地球活动是有活跃期和平静期的区别。1905年到1923年,1950年到1965年分别是两次地震频发阶段。地震台网认为,从2004年印尼海啸发生后,地球进入了第三次地震频发期。
“去年是智利8.8级大地震,今年是日本的8.8级,我们认为是从2004年开始进入的频发期。”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主任刘杰补充说道,前两次地震频发阶段基本都要持续十年以上,地球活动现在仍处在活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