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马克思说:“科学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科学技术作为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的锐利武器,具有内在的革命性。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只有在科学技术发生革命的前提下,社会生产力才会发生革命性的飞跃。
创新是当代国家必然的生存方式和发展选择。国家创新行为涉及国家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它各方面的创新活动,其中,理论创新是引导人类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科技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制度创新是实现人类社会变革的直接动力;文化创新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创新促进发展,科技引领未来,科技创新是引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性、主导性的力量,并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和谐协调持续发展的基石。走创新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innovation-oriented country),推动国家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型(Resource-Driven)、资本驱动型(Investment-Driven)向创新驱动型(Innovation-Driven)的根本转变,使得创新真正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全社会的普通行为,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经验的共识。
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科技支撑和引领国家绿色发展,首先,应坚持科技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科技适度优先经济社会发展,树立科技创新的“先导观”;其次,应坚持以科技为轴心调整和安排国家经济社会体系,充分发挥科技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活动的关键和核心作用,树立科技创新的“中心观”;第三,应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科技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为广大人民创造更多的福祉、机会和权利,树立科技创新的“人本观”;第四,应坚持对科技创新进行战略性投资,要把科技创新投入作为国家和社会最为重要的公共战略性投资,持续提升国家“创新储蓄”水平,树立科技创新的“投资观”;第五,应坚持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健康的国家创新系统,提升国家整体自主创新能力,树立科技创新的“系统观”。
人口与健康是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要素。没有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良好和身心健康的人口就不可能建设起强大的国家,绿色发展和国家安全更没有保障。人人健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出生时预期寿命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指标,既能反映社会、经济的进步状况和医疗水平的发展状况,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人们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由47岁升至66岁,增长40%;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却由35岁升至71.4岁,增长逾100%。依据中国科学院绿色发展研究组预计,2030年前后,中国人口的预期寿命将可以达到80岁;2050年前后,中国人口预期寿命达到90岁;2100年前后,中国人口预期寿命达到100岁。人口预期寿命的提升离不开人口与健康科技的强大支撑,中国人口与健康的科技支撑的战略任务是:
第一步,实现人口预期寿命达到80岁的科技支撑。主要包括,在重大疾病预测、预防、干预、控制;中医药现代化关键科学技术;生殖健康预测与促进科学技术;新药的发现与开发等方面需要取得重大突破。
第二步,实现人口预期寿命达到90岁的科技支撑。主要包括,在基因组医学;基因诊断和治疗技术;干细胞技术;医用纳米技术等方面需要取得重大突破
第三步,实现人口预期寿命达到100岁的科技支撑。主要包括,在生物平台技术;生物芯片技术;远程医疗技术;脑式人工智能技术等方面需要取得重大突破。(摘自中国科学院撰写的《中国科学发展报告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