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 刘卫东
举世瞩目的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昨日在京结束。此次对话的主题为“确保持续发展、互利共赢的中美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中美双方就促进强劲的经济复苏和更加持续、平衡的经济增长、促进互利共赢的贸易和投资、金融市场稳定和改革和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四方面议题进行讨论。对话期间,两国签署了八项合作协议,涉及卫生、能源、贸易、融资、核能利用等多个方面,基本达成了预期成果。
此次中美对话的背景十分复杂:一是中美之间因达赖访美、对台售武、谷歌事件等问题刚刚经历了几次冲突,双边关系的热度有所下降;二是美国中期选举临近,国会在人民币升值等问题上不断提高对华施压的调门;三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欧元大幅贬值,作为欧洲主要的贸易伙伴,中美两国均面临严峻挑战;四是朝韩争端再度升级并影响到东亚地区稳定和期待中的新一轮六方会谈。因此,选择在这一时刻进行中美的高层接触有助于在加深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展开协调一致的行动。
由于此次对话是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还亲临会场演讲,所以带有更多的中国色彩。会议结束后中国的官方和媒体迅速对会议做出了总结。从外交部长杨洁篪的表态来看,对话主要取得了三方面的成就:一是确认了双方肩负着共同责任。中美均认为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两国关系的战略意义和全球影响进一步上升。无论在推动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和可持续增长方面,还是在处理地区热点、应对全球性挑战、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中美两国都面临着共同课题、肩负着共同责任,应采取切实行动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二是中美确认将认真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加强各领域交往与合作,并就中美双边关系、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进金融改革以及一些重大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的立场和政策达成了广泛共识。三是双方均赞同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杨洁篪指出,中美两国国情不同,在一些问题上存在矛盾和分歧是自然的,关键是要遵循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中美联合声明》确定的原则和精神,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不断增强互信基础。在对话中,中方就如何推进新时期中美关系提出七点具体建议,但美方没有提出自己的基本关注,也没有就中方的建议作出具体回应。从目前为止的表态来看,美方的舆论反馈也不如中方热烈。
纵观对话的整个过程,可以看出中美双方存在以下共识:一是在整体气氛上努力淡化分歧强调合作,积极消除中美近来在一些问题上的冲突造成的负面影响,努力避免将双方的分歧表面化公开化,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没有过多着墨于事前被媒体广泛炒作的人民币汇率问题,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在现有条件下双方可以展开合作的领域;二是从内容上努力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大到国际制度和机制的改革,小到单个的合作项目,能干的就先干起来,以具体行动来促进双边关系的改善;三是加强各级别各层次的交流,促进相互理解,努力改善各自在对方民间的形象,为减少相互误判创造良好条件;四是努力提高争端管控能力,尽量避免冲突扩大化,防止局部纷争对双边关系大局造成严重冲击。
但不可否认,双方的一些分歧也没能通过对话得以解决。首先,双方在对各自核心利益的认定和接纳水平上依然存在不同认识,中方一再向美方强调双方应该遵循的原则依据和自己关注的核心利益,但并未得到美方的明确回应,美方也认为中方在朝核、伊核等问题上的态度没有完全满足其期待;其次是在商贸投资领域的重点不同,美方关注谷歌事件之后本国公司在中国的经营环境;而中方则对美国的贸易保护和冷战思维深感忧虑,希望美国放宽对华高科技出口并公平对待在美并购的中国企业。
至于外界最为关注的美国是否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对话过程中出现一些戏剧性变化,会谈首日的消息是双方未能达成一致,而在第二天会议结束时,美国承诺将迅速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但仔细研读美方表态的用词即可发现,他们只是会“认真考虑”这一要求,而且“通过商贸联委会的方式予以承认”也并不具备完全的法律效力。也就是说,美国政府表面上作出了积极的姿态,但私下里并没有做好完全接纳中国的心理准备,究其原因一是对中国的市场经济现实还存有疑虑,二是在国内压力面前也不敢贸然行事,三是对于为此讨价还价之所得还不太满足。由此可见,这一问题的前景虽然出现了好的苗头,但目前尚不能说它已彻底得到解决。
总的来看,本次对话体现出这样一些特点:一是双方都非常重视。美国代表团由国务卿希拉里和财政部长盖特纳领衔,近半数部的部长和太平洋舰队司令均到会,总计达200人,早在5月20日就已有先遣官员抵达北京预做准备;而中国则是由国家主席作主题演讲,主席和总理还分别会见美方代表,从双方的姿态就可看出其重视程度;二是中美之间的默契越来越多。以汇率问题为代表,胡锦涛主席在开幕式的致辞中就此作出表态后,双方对话代表即不再公开纠缠于这一议题,而是保持在业务层面上的“静悄悄沟通”,以防被外界炒作;三是主要以探讨双边问题为主,并未明显涉及到外界关注的一些多边问题;四是双方强调不仅要有原则,更要有细化的实施细节和时间表,这就为规划的具体落实奠定了基础;五是对话虽在中国举行,但美国仍掌握着更多的主动,归根结底这还是由实力对比所决定的。
此轮对话无论在规格和规模上,还是在双方交流范围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可谓史无前例。这源于双方面临的共同威胁越来越多,两国对于各自重要的战略地位具有基本共识,对于深化拓展双边合作均具诚意。虽然不可能通过一次对话就解决中美关系中的所有难题,但这次对话对于增进相互理解、推进进一步的合作仍有重要意义。应该认识到作为现存唯一的超级大国和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中美之间关系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甚至可以说分歧和争端的存在是一种常态,但这并不意味着两国无法友好相处。只要本着诚意、善意和耐心去敞开胸怀,相互体谅,求同存异,中美就可以在包括政治、经济、外交、金融在内的各领域取得双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