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项调查显示,85.2%的公众满意中国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举措,这是2009年度卫生领域群众满意度最高的一项工作。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称“中国采取的措施十分有效”。
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2009年,继“非典”之后的又一场全球性传染病来袭,甲型H1N1流感病毒这个新型病毒让全世界为之恐慌。面对突如其来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各地、各部门、各界群众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通过共同努力,坚持依法、科学、有序防控,有效减轻了疫情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危害,最大限度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生,最大程度减缓疫情扩散和对社会经济及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影响,取得了甲流疫情防控工作的阶段性成果。
据介绍,在疫情发生初期,为防止疫情快速传入,卫生部及时将甲流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管理,并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同时纳入《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这一决策对我国“外堵输入、内防扩散”疫情防控策略的有效实施起到了关键作用,有效延缓了疫情在我国的输入、扩散和流行速度。
截至2010年1月10日,我国内地31个省份共报告确诊病例 123196例,已治愈113994 例,死亡病例714 例。
科学应对是成功的关键
疫情发生后,我国政府迅速组织,成立了多部门参与的应对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立足于中国人口多、密度大、流动性强以及医疗卫生资源相对有限的特点,统一部署,科学应对。
首先,我国及时跟踪了解国外疫情变化发展趋势,加强国内疫情监测,扩大和完善流感样病例监测网络。据介绍,我国内地网络实验室由63家增至411家,哨点医院由197家增至556家,广泛地开展流感样病例监测工作,动态监测疫情变化和病毒耐药性、变异等情况。
其次,增加了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门急诊服务的变化趋势监测,开展全国甲流感染状况快速血清学调查,多方面监测掌握疫情变化情况。卫生部还组织专家对疫情信息进行分析和趋势研判,提前预测疫情发展方向和态势,在此基础上,在堵输入、防扩散、减危害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提前部署各项防控工作,不断完善防控策略和措施,争取防控工作的主动性。
此外,还迅速启动了应急科研项目,就甲流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诊治、实验室检测、新药研发等进行攻关,并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到防控工作中,为有效防控甲流感疫情,完善相关防控措施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