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3月10日电(记者朱虹)本次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何星亮建议增设黄金周。但他认为黄金周不宜设在“五一”节,而应设在“端午节”。
何星亮认为,增加一个黄金周,对刺激消费和拉动内需,平稳度过经济疲软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他表示,中国人大新闻网从2月3号开始推出“恢复五一长假”调查,目前已经有100多万人投票,表示“赞成”的高达83.1%。也就是说,增设一个黄金周,有广泛的民意基础。而且增加一、二天法定假期,对企业商品成本影响不太。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的何星亮同时强调,黄金周不应设在“五一”节,而要设在“端午节”,他提出了五大理由:
(1)有利于保护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传统节日属于非物质文化(无形文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公约》第2条把传统节庆列为应该保护的对象。2008年开始,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被列为法定节日,受到普遍的欢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五月节等,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全国各地区普遍过端午节,是传统节日中第二大节日。把黄金周设在端午节,有利于较好地恢复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气氛,对保护传统节日具有重要意义。
(2)端午节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将会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
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各地、各民族的端午节习俗也不尽相同,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各有特色。端午节民俗活动的差异性有利于发展旅游业,游客都希望看到差异较大的端午民俗。此外,许多地区的赛龙舟活动已突破了地域界限,成为了国际性的民俗活动,有些地区甚至成为国际性的体育赛事。因此,在五彩缤纷的端午民俗吸引下,将会比“五一”更多的人外出旅游。
(3)有利于继承优良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传统节日具有教育的功能。尤其是端午节,其教育意义更为明显。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其中,纪念屈原之说,流行最广,影响最深,不但在汉族地区如此,在少数民族中也是如此;不但在大陆如此,在香港、澳门、台湾甚至国外也是如此,居于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端午节与屈原的联系,使端午节的教育意义远远高于其他节日。屈原是爱国者的代表和象征,是人们学习的榜样。通过传统节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其效果远远大于说教式的宣传。
(4)有利于加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目前过端午节的少数民族有满族、朝鲜族、达斡尔族、土族、土家族、白族、哈尼族、傣族、拉祜族、纳西族、壮族、普米族、布依族、黎族等约30个民族有过端午节的习俗。对于其他没有过端午节习俗的民族来说,通过“端午黄金周”,全国各民族都过这一节日,并通过休长假和旅游,也可以了解汉族和其他民族的节日习俗,有助于更好地相互理解和认同。这对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5)端午节在时间上更适合旅游和休闲。
在时间上,端午节更有利于外出旅游和休闲。端午节一般在5月28日(今年端午节是5月28日)至6月中旬之间。这一时期全国各地气候温和,雨水较少,尤其北方、东北地区及云南、西藏和新疆等地区,是旅游的好季节。其他地区的风景名胜区也大多在山区,这一时期气候也较适宜旅游。
据悉,他已经向大会提交提案,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在全国统一增设“端午黄金周”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