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今年恰逢邓小平南巡讲话20周年,南巡讲话加快了中国经济改革的步伐。20年后,中国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和严峻,经济、社会、政治等领域都迫切需要深化改革与全面转型。今年的两会上,深入推进改革已成为委员代表们的共识。为了解民众对推进和深化改革的看法,环球舆情调查中心于本月4日到11日以随机电话调查的方式对全国7个城市的居民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六成多受访者认为中国改革处在继续进行的状态,接近八成受访者赞同渐进式改革,绝大多数受访者对中国通过改革成为西方式民主政治国家这一设想不认同。专家认为,特别激烈的改革很少能成功,“中国这么大,情况这么复杂,选择渐进式改革比较明智”。
环球舆情调查中心本次的调查对象为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长沙、沈阳的15岁以上普通民众。本次调查为随机抽样,在95%的置信度下,允许抽样误差为3.08%。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010份。调查结果如下: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肯定改革使自己和家人受益的受访者比例占78.3%,其中有49.6%的人表示“受益了”,28.7%表示“有些受益”。11.9%的受访访者认为自己和家人从改革中“很少受益”;有8.0%则认为自己和家人在改革中“没有受益”;1.9%的受访者表示对这个问题“说不清”。从不同年龄段受访者的差异来看,年龄越大的受访者越肯定改革;年龄越小的受访者则比较倾向于认为改革没有令自己和家人受益。
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王长江教授认为,中国过去30年的改革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平均生活水平,这一点应得到肯定,“绝大多数人都是改革的受益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孝正认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不知道30年前什么样,所以他们可能从中受益的感受较弱。“其实,中国过去30年改革中受益最大的还有农民群体”。
被问及中国改革的主要推动力时,选择“社会现实对改革的客观要求”这个回答的受访者最多,占44.1%。认为改革主要推动力是“领导人的改革决心”的占26.3%。17.3%的人选择“公众的改革愿望”,7.8%的人选择“舆论的倒逼(强迫)”,4.5%表示“说不清楚”。王长江认为,民众显然已经意识到客观现实对改革的要求,中国开始触及一些深层次的改革,难度也随之不断增加。“过去可以绕过去的难题,现在到了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时候”。他表示,在这种情况下,领导人的决心将会越来越重要。
对于改革的基本方法,79.1%的人认为应该是“渐进的”,只有17.1%的人认为应该是“激烈的”,还有3.8%的受访者对这一问题表示“说不清楚”。这一调查结果得到专家一致肯定。周孝正认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得人心,“这体现出中国百姓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国民心态”。
在回答 “您觉得现阶段中国在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哪一方面最需要深化改革”这一问题时,选择社会改革的受访者最多,占37.0%;其次是政治改革,占30.3%;选择经济改革的占26.6%。另外有6.1%的受访者表示对这个问题“说不清”。王长江认为,这三个方面的比例相对平均,一方面可能因为民众对政治改革的理解太狭窄。另一方面说明,中国已经进入综合改革阶段,“仅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还不够,民众还有对自己权利的要求,对社会环境和安全的要求等”。
在政治改革方面,支持“中国应通过改革成为西方式民主政治制度的国家”的受访者仅占15.7%,“不反对这种观点,但认为它不现实”的受访者占47.9%,认为“这种观点很天真,不支持”的受访者占19.1%,认为“这是西方灌输给中国人的,不应上当”的受访者占9.9%。还有7.5%的被访者表示对这个问题“说不清”。王长江认为,照搬任何一种体制都不会成功,调查结果说明民众比较理性。
对于“改革意味着改变现有的利益格局,改革会不会造成社会不稳定?”这一问题,50.0%的被访者不担心社会不稳定。34.4%表示“有点担心”,13.1%表示“担心”。还有2.5%的人选择了“说不清”。周孝正认为,不改革才会加剧社会不稳定因素,“只要向好的方向改,怎么会造成社会不稳定呢”?王长江认为,这个调查结果说明,极端的观点是不受民众欢迎的,人们期待的是一种理性、宽容的改革氛围。(记者 段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