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国务院研究室曾发布一项《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建议国家用10年的时间培养出一代有文化有技术的新型农民。2007年“两会”期间,半月谈记者发现有关农民培训方面的议案、提案频繁出现,许多代表、委员无论本职工作与“三农”是否直接相关,都在为农民培训大声疾呼。可以说,加强农民培训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已经成为各方共识。当前,在农民培训方面,政府、企业、社会都在参与,但要想十年培训一代新农民,我们所做的还远远不够。
政府:让“阳光”来得更灿烂些
现代农业需要更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资料图片)
应该讲,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民培训工作高度重视。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了人才智力支撑,强调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而早在2004年,农业部、财政部、劳动部等六部委就联合启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阳光工程”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采取了“公开招标培训机构,财政资金直补农民,培训保证农民就业”的新机制实施。据农业部透露,截至2006年11月,“阳光工程”共培训农村劳动力700万人并转移就业600万人,转移培训就业率达85%。
“阳光工程”只是中央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支持措施之一。2007年,中央对农民培训的支持政策仍在密集出台:中央财政安排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专项经费6亿元,预计到年底将培训350万人;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订单培训、定向就业,提高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率;农业部、中国科协等17部门将为1亿多农民开展农民教育、科技培训、技术推广、科学普及等工作。
然而,政府的投入仍然不能满足农民培训的巨大需求,同时培训的管理体制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据农业部统计显示,在我国4.9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3%,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6.7%,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不足5%,相对偏低的农民素质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全国政协委员孙福指出,当前农村劳动力培训存在问题主要有: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机制,培训资源整合利用不够,例如一方面农村青少年等主要应培训群体无课可上,另一方面各级职业教育学校却出现生源危机;培训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财政资金落实难度大,尤其是地方资金缺口较大;培训体制不完善,农民受训的积极性不高。
专家指出,当前政府在安排农民培训时应形成合力,整合培训资源,建立综合协调组织,防止出现“多龙不治水”的局面,尽快制定统一的农民工培训规划,保证资金专款专用,落实到位;要进一步强化用人单位对农民工的培训责任,尽快建立由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农民工培训投入机制。
企业:风物长宜放眼量
企业是农民培训的直接受惠者,理应成为农民培训的主体。事实上,近年来长三角、珠三角各地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在经受“民工荒”、“技工荒”的冲击之后,已经对农民培训工作提高了认识,有的企业开始用免费培训来招徕农民工,有的则高瞻远瞩,和劳务输出地政府合作,提前介入农民工培训,为自己储备劳动力资源。
企业对培训农民工的需求也得到了政府的重视,“订单培训”作为一项和企业结合的培训方式在各地广泛推行。作为劳务输出省份,贵州省以转移就业前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采取定点、订单、定向培训方式,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提高了劳动者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这类培训班开班之前都要派专人到用工单位实地考察,根据用工单位的需求制订培训计划,所培养的“订单民工”很快就被企业争抢一空。
但当前也有一些企业对培训农民工态度消极,认为“耽误事”,片面要求所招聘农民工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甚至对政府下拨资金扶助培训也无动于衷。有专家认为,近些年一再上演的“民工荒”已经说明,受过培训的农民工不再是“拣到篮子里就是菜”的廉价劳动力,而是需要争抢的人才资源,企业如果对此没有清醒的认识,消极应对培训农民工,势必要在劳动力争夺战中落败,企业的发展也将后继无力。专家同时建议,政府在联合有用工意向的企业对农民进行培训的同时,应出台约束性措施督促企业对农民工进行培训,建立市场化的长效机制。
社会:行动能量不可小觑
2003年10月,美籍华人聂圣哲在他的家乡安徽休宁县捐资200万元创办了一所“德胜木工学校”。据木工学校校长陈颖介绍,学校招的都是能吃苦的中学毕业的农家子弟,面试、家访合格后方能入学,学制二年,既学木工手艺,又学文化知识,突出实训。4名富有实践经验的师傅常年指导学生使用斧、锯、刨、凿等手工工具,学习传统木工手艺。学生的毕业论文,就是制作一张明清年代的老式八仙桌和两把太师椅。
木工学校的纪律严厉得近乎苛刻。《学生制度读本》列出了226项违规行为,包括“每天零用钱超过2元”、“在学校内走路不按规定路线”等等。学校还自编了两册《道德与修养》课本,教育学生在学手艺的同时,从生活的细节入手,学会做人。聂圣哲说,要把这些农民的儿子培养成“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的“君子”。
2005年6月,聂圣哲任客座教授的同济大学为木工学校培养出的国内第一批科班出身的39名木工,发放了“匠士”学位证书。目前,该校已有62名毕业生被德胜公司派往北京工作。按照学校要求,这些大山里走出去的“匠士”,每年春节回家都给父母带了一份礼物,并把他们一年薪水的存折交给了他们的父母。这些父母在接到子女的存折时,许多人都热泪盈眶。
德胜木工学校的成功显示了社会力量在培训农民方面所蕴藏的巨大热情和行动潜力。实际上,一些公益性民间组织正在逐渐将注意力转向培训农民,他们公开透明的运作方式和注重实效的培训模式备受农民欢迎。专家建议,政府应高度重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农民培训,可以考虑引入民间资金和组织构建全方位的农民培训体系,也可主动扶持、资助民间组织培训农民,这样才能形成合力,以全社会之力共推中国新农民培训事业。(王立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