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达4000万千瓦 民资外资可参股核电建设 -欧盟REACH法规明实施 影响我3万多企业 中国建重点实验室应对 -央行严控外商投资内地房市 把好信贷关 中国房地产还能热多久 -社会对职业教育比较歧视 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合法就业权利 -中国扩大儿童免疫范围 增25亿购疫苗 卫生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 -A股均价与历史高点相差1成 内地资金充裕惟未走出去形A股泡沫 -民营油企欲打包卖外资 三分格局或变两强相争 商务部促油企整改 -中国存在粮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风险 商务部三措施稳定肉蛋价格 -国务院决定今年试点向国企提取分红 -07中国大学满意度排行榜出炉:清华第3北大第10 高考人数破千万
外来人口迁入最多 北京宽容度和容纳力闻名全球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4 月 18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和所有的国际大都市一样,北京是一个移民不断补充的大城市,也是外来人口迁入最多的城市之一,北京的宽容度和容纳能力闻名全球。一位居京四年的河南籍王姓白领说:“北京人不欺生,能容人,能给所有人一个平等的发展平台。”

北京党政机关云集,科研机构、高校企业林立,以较多的工作岗位宽厚地吸纳各类人才,也使大批外省籍精英人物有了难得的立身之地。在一家外资企业任部门主管的福建籍陈女士说:“在北京上大学四年,后来留在此工作,并结识了我的先生。我们的梦想就是在京安家立业,认为有了家,便就有了一切。”

陈女士与先生的月收入不到两万,他们在城东靠近CBD的地区买了一套九十平米的公寓,陈女士用地道的京腔说道:“不玩命工作就没有好的经济来源,我们用一个人的收入供房贷,另一人的工资来生活,每个月都紧巴巴的。”

她笑称,北京同化的力量很大,自己从语言到生活习性渐渐地变成一个地道的北京人,自己的所思所想也与这个原本陌生的城市完全融化。

“在残酷的竞争中,或许稍一放松就会被对手打败,每天都忙忙碌碌,仿佛没有了刹车的机动车,停不下来。”在北京,像陈女士的外省青年很多,他们自称是青年实力派,推崇自我奋斗,这给北京出生、生活较优越的年轻人不小的压力。

在北京公交车上,在旅游景点,甚至在自家的楼房中,都可听到苏北话、安徽话、四川话、闽南话的声音。但在高级写字楼、时尚俱乐部、高尔夫球场、酒吧一条街等高档场所,就很难听到异地语言,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却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一位社会学者称,在白领圈中,外地人在北京呆上一二年就愿意学上一口纯正的普通话,被京城特有的语言气息同化了,而在上海、广州的外地人即便是生活十几年,对学习当地方言仍存抵触。

北京的包容也表现在饮食上,川菜之辣,沪菜之甜,潮菜之淡,北菜之咸,北京食客都可笑纳。在餐馆里很少听到:“这个菜少放点甜,那个菜多放点辣”之类话语,似乎北京向所有菜系都表明开放的态度。

最走红的乐队、最先锋的艺术、第一流的话剧和音乐会是京城的文化标签,其中最优秀的表演者不少是外地淘金者,他们以前都有一个统一的简称“北漂”。他们在北京扎堆奋斗不易,成功后大都“乐不思蜀”,对京城有很强的依赖感。

北京人这种的包容性备受人们赞誉,作家苏叔阳曾说,黄城根下的老百姓宽容、豁达,很少排外观念,相反地却可以把别人“同化”,不是用武力,是用精神,用文化,用饮食起居的习惯,用善眉笑脸,使你高高兴兴地认同你自己就是个北京人。(中新社记者 于立霄)

来源: 信息时报

相关文章:
北京政府开支今年要省五亿多 更多用于公共服务
北京经济适用房将不再“只供拆迁户”
个税申报人数北京居首 全国报税者年均收入31万
北京缓解交通拥堵方案出台:减停车位提高停车费
北京将投2.5亿加大生态环境的建设力度
中国境内公众购买北京奥运门票已确定有四渠道
北京限价地终于入市 预期销售价格跟着房价飞涨
北京可能是全球“住房痛苦指数”最高的城市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