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怎么改?
严格控制公立医院规模,改革“以药养医”机制
公立医院改革是深化医改的重点难点。为改变公立医院的逐利倾向、恢复其公益性,广东明确提出,政府将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投入,严格控制公立医院的规模与贷款行为。
姚志彬(省政协副主席、省卫生厅厅长):
广东今年将选择1—2个市进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改革主要有四方面内容:
一是探索公立医院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明晰所有者和管理者的权责,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二是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全面落实政府投入机制,逐步改革以药养医机制,将公立医院补偿渠道改为以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为主。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援外、支农、支边等公共服务经费。
三是调整区域卫生规划,推进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共享,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数量、标准和贷款行为。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建设数所省级医疗中心和研究机构,提供疑难病症诊治和专科医疗服务,并承担医学科研和教育任务。
四是加快民营医疗机构发展。鼓励社会资源投资办医,鼓励港澳台资和外资来粤举办医疗机构。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使民营医疗机构实际床位数、门诊量分别达到全省总量的15%左右。
420亿元怎么用?
市县财政“出大头”投入重点是医保与基层
根据初步测算,广东需要在三年内新增投入420亿元,推进医改。这笔钱从哪里来?如何花到刀刃上,避免浪费与腐败?这些都是公众关注的焦点,需要各方加强监管。
李妙娟(省发改委主任):
国家今年将出台医改配套文件25件,我省也要出台一批配套文件,推动医改试点工作,选择部分综合试点市县作为领导小组的直接联系点,及时跟踪分析试点工作进展情况。
她表示,要切实加大资金投入。省政府为保障五项改革新增420亿元投入中,将重点支持我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各地要抓紧编制本地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方案。加强建设全过程管理,管好用好建设资金,确保工程质量。
刘昆(省财政厅厅长):
按照分级分担的原则划分省和地方各级政府卫生投入责任。市、县(市、区)政府承担主要责任,省级卫生投入主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新增政府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
他强调,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财政压力较大,全省各级财政部门要克服困难,想方设法筹集医改资金。强化绩效考核,加强监督管理,使医改资金用到刀刃上。
刘昆透露了近期几项重点医改新增资金:一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2009年经济欠发达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经费标准达到人均15元,珠三角达到人均25元以上,全省达到人均19元以上;二是重大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三是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提高财政补助标准,2010年,省财政将安排补助资金37.24亿元,2011年安排40.44亿元。
三部委医改方向重弹旧调网友质疑“拆东墙补西墙”
巧合的是,就在昨天广东举行医改动员大会之际,国家发改委、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被媒体广泛解读为“三部委明确医改方向:提高诊费降低药价”。
记者采访获悉,广东医改方案中也有类似表述。网友与市民反应激烈,担心“药价没降、诊费倒升”,质疑这是“拆东墙补西墙”,看病负担还是重。但广东医疗业界普遍表现平静,认为“这是旧调重弹,近几年都很难实施”。
方案 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
《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中明确规定,要进一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在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基础上,适当提高临床诊疗、护理、手术以及其他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同时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和治疗价格。
意见强调,要改革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销售加成政策。按照“医药分开”的要求,改革医疗机构补偿机制,逐步取消医疗机构销售药品加成。改革过渡期间,要逐步降低医疗机构药品加价率,在总体不突破15%的前提下,可按价格高低实行差别加价政策。必要时对高价药品实行最高加价额限制。
昨天公布的广东版医改方案也有类似表述。方案提出,“逐步理顺医疗服务项目比价关系,适当提高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降低大型仪器设备检查治疗和部分检验、化验项目的收费。逐步减少单独收费的医用耗材品种数量;对确需单独收费的医用耗材品种,以及植(介)入类等高价值医疗器械实行目录管理,进行差率控制。从2009年起,将大部分常见病处方药纳入政府定价范围。制定药品统一流通差率,实行药品供货价备案制,对药品实施差别定价。”
质疑 会否药价劳务价“两头翘”
有网友担心,由于地方政府投入有限,为了补贴医院,政府“一边取消以药补医,一边又要升高医生护士的手术费、护理费”?这样像跷跷板一样“一头升一头降”,到时老百姓的看病负担还是重,只是把重负从左肩换到右肩,“换汤不换药”。
“这其实不是新鲜提法,业界说了好多年了!”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认为,相比发达国家,我国的医疗劳务定价确实长期偏低,专家门诊号也就9元钱,护士一级护理费还不如洗头费用,导致医生“劳务不赚钱,卖药和检查赚钱”的怪圈,确实需要调整。此举有利于让医生“靠技术吃饭、不用卖药、开检查单”。
但廖新波表示,在目前群众看病负担沉重的情况下,如何合理调整、防止药价和劳务价“两头翘”,确实是个难题。目前这还只是方向,具体方案需要慎重考虑。
专家直言两大担忧
●420亿如何兑现?●公立医院改革缺乏新招?
广东医改能否实现“三年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目标?多位医疗行业专家表示“审慎乐观”,在肯定广东方案务实可行之余,也直言有两大担忧。
“三年新增投入420亿元,市县财政要‘出大头’,难度很大!”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一位专家指出,医改成败关键是投入。受金融危机影响,广东财政减收明显,地方政府更愿把钱用于大项目投资,能有多少资金给医改有待评估。而且区域发展不平衡,珠三角财力尚可,但东西两翼“吃饭财政”很难保证投入。要警惕省财政是掏了钱,但市县没钱配套,最终可能导致“420亿元只是画大饼”,医改流产。
另一个担忧是公立医院改革难度很大,没有新招。有专家指出,新方案在公立医院改革这一难点焦点上,没有拿出明确的新招。对于取消药品加成的政策,也只是重复原先方案的表述,比如“在深圳、韶关、湛江三个市试点取消药品加成的基础上,推医药分开进,逐步取消药品加成,药事服务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但据了解,目前深圳、韶关、湛江三个市试点,除了深圳财力充裕、有所推进外,其他两市试点改革“非常艰难”。专家呼吁,还需进一步研究,拿出更多实招新招。
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表示,三年五项重点改革,前四项的成效应该乐观,就是最后一项的公立医院改革确实难度很大,思路还有待进一步细化。“医改可以从易到难,逐步试点。但如果缺乏公立医院改革这‘临门一脚’,很难说最终能成功。”(陈枫 张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