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金融危机动摇了美元的国际信誉,发展超主权货币代替美元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提法由此变得更加有理有据,得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的大力倡导,而特别提款权(SDR)也随之再成市场焦点所系。
2009年3月,G20峰会首次正式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的发行分配列为议题之一,之后,历届G20,争取SDR投票权都是中国和新兴经济体的关注重点。多伦多G20峰会刚刚结束,人民币再迎新机遇。
IMF总裁施特劳斯-卡恩6月28日称,他将考虑把人民币放入IMF特别提款权的一篮子货币当中,时间是“越快越好”,但人民币汇率首先要由市场自由决定。
而亚洲开发银行(ADB)6月24日在一份报告中表示,人民币有望迅速成为国际通用货币,并在央行储备中成为美元的替代储备货币。报告称,虽然人民币尚未成为国际货币,但这一进程会比许多人预想的快得多。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可能使该货币成为美元的替代货币,并帮助推动全球储备体系迈向多元货币储备结构。
期间,更有专家大胆预言,经过运营,人民币会在10年~15年内抗衡美元。
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话题,本是“老调”,却因为新情况的出现,有了更多“重弹”的意义。
时势造英雄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李建军博士总结称,三大背景令人民币国际化又成为热门话题,使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有了更多期待。
一是,金融危机令美元威严扫地,不仅是中国,很多国家都提出要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设想,让另一种货币抗衡甚至替代美元,金融市场才能更安全,而人民币便是候选;二是,贸易规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话语权,危机下的相对坚挺,和足够大的进出口规模,都给予人民币国家化足够的理由;三是,回顾国际货币发展历程,历次危机爆发,都是新兴国家货币国际化的良好契机。“特别是亚洲地区多年以来,始终没有核心货币的出现,人民币此时再推国际化,恰逢其时。”
而事实也证明,当次贷危机上升至第三阶段——美元危机,美联储加速运转的印钞机让债券、利率市场一片混乱,投资大师罗杰斯在当时直言预警,表示价增量缩的态势,加上国际对美元信心的不断下降,美元在各国外汇储备中的比例也不断下降。被寄予厚望的欧元,也在至今尚未完结的欧债危机中一败涂地,汇率连跌不止。
相比之下,去年曾超过德国,戴上“出口世界第一”皇冠的中国贸易规模毋庸置疑。另据世界银行在6月17日发布的《中国经济季报》,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从2005年7月汇改至今年一季度间升值14.33%,实际有效汇率升值18.28%。2008年7月~2009年2月,人民币非但没有贬值,实际有效汇率反而升值了14.5%。金融危机中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使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得到很大提升。
水到渠自成
“现在已经不是考虑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概念是否成行的阶段了,而是应该琢磨如何将得到的成果扩大,因为,人民币国际化,已经走在路上。”李建军坦言。
目前,边境贸易中,人民币已经成为东南亚周边部分地区的首选结算货币,人民币在亚洲货币合作中的作用凸显无疑。2009年的第12届东盟“10+3”财长会议上,中国还承诺出资384亿美元建设中日韩区域外汇储备库,出资额占总额的32%。
而自2008年9月开始的全球货币互换合作至今,中国已与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白俄罗斯、阿根廷和冰岛等多国签署了总值超过6500亿美元的人民币双边本币的互换协议。
对此,《华尔街日报》评论认为,货币互换协议正是在中国希望人民币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扮演更重要角色的愿望下产生的,而此举无疑对降低中国出口企业的外汇风险和交易成本有着更为现实的作用。“尽管货币互换协议并不意味着完全自由兑换,却是朝着自由兑换迈出的重要一步。”
另外,还包括成为首次以一国身份与IMF签署认购协议,认购500亿美元IMF债券;已经在香港发行的60亿元,今年还可能继续发行的人民币国债等。“一切都在进行,而这也正是我们有条件站在这里谈人民币国际化的资本所在。”李建军表示。
亦近亦很远
李建军认为,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只是最终的结果,当这个货币具备计价结算、投资的功能时,即可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中广泛使用,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结果也就自然实现了。
他指出,扩大人民币的贸易结算范围是推广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手段。但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并不是一厢情愿就能实现的,只有两情相悦才能达成,这就意味着要解决出口企业在贸易中的定价权问题和拓宽人民币的可使用范围。比如,开放资本项目,让人民币可以实现投资保值。
李建军也提示,开放资本项目同时也意味着风险,比如热钱的涌入,在这种情况下,离岸中心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现在,将香港地区和上海,特别是香港地区建设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呼声日益高涨。据中信银行国际有限公司6月29日发布的研究报告称,在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的情况下,香港能够以特有方式发展人民币业务,并有望在2020年前成为国际公认的人民币离岸中心。
不过,李建军却不认同可以在10年~15年内实现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愿望。
他认为,以与中国经济发展轨迹相似的日本作比,日元从崛起至今,在实施资本项目自由化的前提下,经历了约35年的时间,也只实现了在国际储备货币中占比3%左右。这说明,人民币要想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至少要在资本项目自由开放后再蛰伏发展一段时间。“人民币国际化,指日可待,但却非朝夕之功。”(来源:国际商报 李红卅杨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