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尽周折才拿到的奶酪,岂会轻易放手。这恰是中信证券当下在华夏基金股权处理问题上的最好写照。
华夏基金股权去向仍不明朗
2010年1月16日,中国证监会作出停批新基金的决定,严令中信证券在2010年4月1日前处理好华夏基金的股权事件。至今,2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这扇“股权门”还未出现关闭的迹象。
3月13日,中信证券在公告中称,股权转让事项已取得重大进展;公司将继续积极落实监管要求,并在股权转让的具体方案确定后,分别提交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
不过,就目前的进展速度来看,很难看到中信证券在限定的期限内,完全解决好该问题。至于3月13日的重大进展公告,有分析人士认为,那可能仅是为了获批融资融券试点做出的表态。
2010年1月16日,证监会在给中信证券下达的要求中明确要求,中信证券在4月1日之前必须解决华夏基金股权超比例持有问题,否则将进一步采取处罚措施。此前,有不少人猜测,中信证券的融资融券试点获批会因股权事件耽搁。而3月19日,融资融券的首批试点名单公布,中信证券赫然在列。
最紧要的一关已经走过。接下来,中信证券对华夏基金的股权违规问题还是要慢慢处理。
到目前为止,究竟是引进国内资本还是引进国外资本,中信证券及监管层仍存在分歧。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认为,就中信证券本身而言,当然是希望引进国外资本,因为这样能最大限度的保留股权,也就能最大限度的保证中信证券在华夏基金的利益。
而作为国内最大,也是最强的基金公司,监管层不想“肥水流入外人田”,引进国内资本才是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51%股权保守
市场估价130亿
按照证监会《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规定,基金管理公司主要股东最高出资比例不超过全部出资的49%,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中方股东出资比例则不受此限制。中外合资企业外资股东持股比例不得低于25%。按照此监管要求,中信证券必须出售部分华夏基金股权方可达标。而按照推算,中信证券可能出售的股权比例在25%至51%之间。考虑到监管层的意愿,出售51%股权的可能性较大。
不过,无论是引进国外资本、放弃25%的股权,还是引进国内资本、转让51%的股权,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中信证券不会放弃对华夏基金的控股权。业内人士分析表示。
2009年11月,招商证券售出博时基金24%的股权,被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盛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璟安实业有限公司、丰益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买下。四家公司分别受让博时基金6%的股权,转让价格均为6.57亿元,折合每股109.5元。
由于华夏基金已经合并了中信基金,总股本已从1.38亿股变成2.38亿股。比照招商转让博时的价格,51%股权的转让总金额超过130亿元。就华夏基金的行业地位、品牌价值和盈利能力来说,这还是保守估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