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大陆首批援台板房将抵高雄 婉拒大陆重型直升机 马英九回应质疑 -中国1年来首度大规模减持美国债 仍为最大持有国 减持251亿美元 -旅客患病全额退机票 医药费需超百元 国航接手中信泰富转让股权 -温商成功收购皮尔·卡丹部分股权 腾中重工收购悍马9月底将敲定 -业内称管理层将再收紧房贷政策 明年楼市现新变化 高房价难持续 -中国首次以投毒罪判处重大污染环境者 三峡暂不打捞落水集装箱 -中央财政下拨178亿元补助农村中小学 北大将限制入校旅游人数 -10月中美将就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作探讨 中投盯上好莱坞蛋糕 -FMG就铁矿石价让步可获中方55亿美元融资 中国省3500万美元 -社保基金撤离致股市暴跌 A股重回"2"时代? 或2600至2800点止跌
首页>>股市
“流动性焦虑”大可不必 中国股市“不差钱”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09 年 08 月 18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中国股市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对货币政策高度敏感,一个似是而非的“动态微调”就让流动性预期陷入窘境,把市场搅得“惊慌失措”,在两周的时间里,上证指数下挫17%。

对流动性的担忧和臆测,已经成为市场不能承受之重。我们姑且把市场的这种心态称之为“股市焦虑症”。

对于因流动性猜测形成的“股市焦虑症”,我们该开具一副什么样的药方呢?

让我们遵循中医“望闻问切”的步骤,一一道来。

适度宽松政策并未终结

先来看一下“股市焦虑症”产生的原因。

8月以来市场发生的大幅度调整,与各方担忧货币政策的“动态微调”和股市因扩容引发的流动性预期变化有关。其中前者市场存在明显的误区,而后者则有被市场夸大的嫌疑。

7月人民币各项贷款仅增加3559亿元,环比骤降77%,同比也下降约6.8%,这被多方理解为引发市场调整的主要因素。

资金对各种信息和政策是最为敏感的,况且其时资金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收益,上述的容易引起误导的信息正好成为它们“调结构”的理由:从被高估的行业中撤出,进入未被发掘的行业。

其实,市场担忧货币政策的变化是多余的。7月新增贷款的骤降根本就不能说明是货币政策调整的前兆,更不能理解为股市层面的流动性会产生实质性变化。

一方面,这并不意味着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现了方向性的改变,因为历年7月都处于新增贷款的低位,而且新增中长期贷款仍然高达5396亿元,仍然保持着上半年月平均5000亿元左右的水平。

另一方面,即使信贷增量回到了合理水平,但并不意味着信贷结构回到了合理水平。如果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放缓的话,中小企业将面临更大的融资困境。

也正因如此,信贷投放结构调整是下半年货币政策的重点。

从已经公布的各大商业银行年中分行行长会议确定的基调看,结构调整将是下半年工作重点,但这不会过于影响各家银行的放贷总量。

此前,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提出要“引导金融机构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因而,信贷结构方面的微调,旨在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会影响有活力的企业部门对资金的需求。

另外,上半年新增贷款已经达到了天量的7.37万亿,其中42%左右是中长期贷款,而随着投资项目的推进贷款会保持一定的惯性,否则将会出现烂尾工程,这也迫使信贷投放会保持一定的力度。

总之,7月份新增贷款的骤降其实只是一次“假摔”,不意味着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终结,也不意味着中国经济会二次触底。市场完全没有必要进行捕风捉影的演绎,来自己吓唬自己。

“央行不会采取规模控制的办法来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不把资产价格作为货币政策直接调控的目标”,央行副行长苏宁近期的表态已经表明了货币政策的取向。

这也就是说,今后信贷投放仍将为“保增长”保驾护航。基于此,上市公司的经营以及业绩都将继续回升。认识到这一点,活跃在股市上的资金就不会撤离,股市流动性也就仍将继续充沛。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1   2   下一页  



相关文章:
墨比尔斯:全球股市大反弹可能面临30%的修正 中国股市未现泡沫
谢国忠:中国股市已被高估50%以上 四季度或调整
澳新银行亚太区执行总裁:中国股市表现全球最好
中国股市7月激情收官 沪指月升幅创两年之最 3400点后还走多远
中国股市七月激情收官 沪指月升幅创两年之最
罗杰斯:中国股市或已超前于基本面 近期未买卖
二季度36亿美元海外资金流入中国股市创新高
图片新闻:
东北振兴再出新政策 含人民币结算试点 受益股一览
中国首份省市区生态文明水平排名出炉 北京居首(榜单)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