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外界认为信贷资金入市,一个最核心的证据在于:银行信贷投放总量与投入实体经济的资金量,存在2万亿元的缺口,这个资金的差额可能就是违规入市(包括房地产)的资金量。
上周,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明发表于香港《紫荆》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再度让“今年上半年有多少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话题为市场各方所关注、争论,甚至得出迥异的判断结果。
实际上,随着今年上半年7.37万亿天量信贷投放于市场,A股同期大幅上涨,的确很容易让外界将两者“相互联系”。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外界认为信贷资金入市,一个最核心的证据在于:银行信贷投放总量与投入实体经济的资金量,存在2万亿元的缺口,这个资金的差额可能就是违规入市(包括房地产)的资金量。
不过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对记者表示,上述差额也可能被用于发工资或变成活期存款,即使有部分进入股市,也不会是全额。
学者质疑信贷资金流入股市
上述发表于《紫荆》杂志的文章称,按照历史经验,如果银行信贷资金流入企业固定资产领域,那么企业存款也将伴随银行信贷资金的增长而大致同步增长,因为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将贷款全部用掉。然而,今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存款增加5.27万亿元,如果再考虑到企业自身盈利增长,则企业存款增量与企业部门信贷增量之间存在一个显著的缺口。
与此同时,2009年上半年新增票据融资1.71万亿元,占信贷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票据融资一方面属于是流动资金贷款,另一方面如此大的票据融资增量也令人疑惑。
而对于上述“缺口”资金的流向,该文章作者张明认为,去年10月份央行与银监会取消商业银行的信贷额度管理而引发的信贷飙升,恰好与去年11月以来的A股市场指数飙升完美地重叠在一起,“令人不能不怀疑信贷资金在股市上涨背后的推手作用。”
实际上,在今年6月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魏加宁也在一次论坛上表示,据他测算,在2009年上半年,大约有20%的信贷资金流入股市。这意味着仅在今年1~5月,就有大约1.16万亿元的信贷资金流入到股市。
对于“20%”这个数字的得出,魏加宁称,这并非出于凭空预测,而是通过一系列调研,从国内各银行中了解到的大概数字,即20%的信贷资金并没有进入企业预期的日常经营投资。
对于有大量信贷资金进入股市、楼市的可能性,张明认为,中国可能出现史无前例的资产价格泡沫。今年以来,中国A股市场已经上涨了近80%,中国房地产市场在今年上半年也明显回暖。只要相关部门再指望要靠房地产投资的复苏来重新推动中国经济增长,那么我们的救市政策,就容易沦为“通过制造一场更大的泡沫,来掩盖之前泡沫破灭造成的不良影响”的境地。
入市总量不会超越票据融资规模?
对于信贷资金大规模流入股市的观点,银行方面却并不认可。
“今年上半年,的确有很多信贷资金没有进入实体”,对于“信贷入市”论的判断基础,上海某股份制银行一位支行行长表示认同,但对于由这一事实推导出有大量资金进入股市的结论,他却并不认可。
据他介绍,今年上半年,银行信贷投放的主体领域即各级政府的城投公司平台。很多地方项目并没有如此之大的信贷需求,更多的是希望在信贷宽松期尽量多获得资金,以防一旦银行银根收紧而当地又有大型项目立项,导致找不到资金的尴尬。
另一方面,李慧勇认为,有可能进入股市的信贷资金,主要是票据贴现释放的资金以及部分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由于收益与风险不相匹配,应该不包括在内。”但对于贴现以及短期贷款的“挪作他用”,李慧勇认为,也不会全部投向股市,由于存在利率套利空间,有相当一部分被企业转存到银行。
实际上,根据央行公布的统计数据,今年1~6月,银行发放的居民贷款新增规模为1.06万亿元,而流向非金融性公司与其他部门的贷款为6.31万亿元。后一部分在扣除了企业存款增加的5.27万亿元后,实际缺口在1.04万亿元左右。
对此,交通银行研究部发布的报告认为,全国范围内银行里近似反映炒股资金的存款增加了5255亿元左右,大约相当于全部新增贷款的7%。同时,从炒股资金和居民储蓄此消彼长的关系来看,绝大部分炒股资金来自居民储蓄的“搬家”。对于企业通过票据融资进入股市的比例,根据审计署公布的数据,上半年新增票据融资的20%没有进入实体经济。
“如果这20%的票据融资全部进入股市,资金总量在3413亿元左右,占全部贷款增量的比重为4.6%。”交行研究部认为。
数据之辩背后的核心目标:避免资产价格过度膨胀
无论是有2万亿还是有不足1万亿,抑或3413亿信贷资金违规入市,之所以当前各界众说纷纭,从源头上讲,是因为银行缺乏对信贷资金的有效控制,各方面都难以给出一个特别有说服力的答案。
目前,商业银行针对企业发放的贷款主要有两大类,一类为向企(事)业法人发放的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贷款;另一类则属于“流动资金贷款”,即企业用于日常生产经营的贷款。
前一类贷款,流向控制相对容易,而后一类则相对缺乏控制。
“今年上半年银行对很多优质项目竞争得非常激烈,如果你硬要限制对方的资金流向,人家就不要你的资金了”,某股份制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坦陈。
另一方面,企业通过“替换”,同样可以造成信贷资金曲线入股。比如企业有500万的付款需求,同时自有资金又完全可以满足,但在信贷宽松和股市回暖的背景下,企业通过银行贷款满足付款需求,而将自有资金用于炒股,又能否算作信贷资金违规入市?
对于上述现象,实际上对于银行而言也是非常忌讳的。一般而言,银行会定期检查企业资金流向。一旦发现贷款企业有炒股或者炒楼的企图,银行方面就会马上停止与其的贷款合作,并立刻收回贷款。而针对个人用自助贷款资金入市,银行则会将其抵押率设为一般贷款的50%左右。
不过相比对入市信贷资金规模测算的 “糊涂账”,前述发表于《紫荆》杂志的文章更有警示价值的观点在于,由于信贷规模无限庞大,而又缺乏对资金流向严密控制,这无疑将推升资产价格的膨胀,并给经济运行带来危害。
“为缓解巨额信贷增长造成的不良后果,我们的政策建议非常简单明了”,前述文章指出,那就是调整信贷政策的时机已经成熟。中央银行应通过加大央票与定向票据的发行规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窗口指导等方式来抑制银行信贷的高速增长。在必要时甚至应该考虑重新实施商业银行的贷款额度管理。此外,应严查银行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与楼市的情况,同时应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入的管理,从源头来遏制国内的流动性泛滥,以避免资产价格的过度膨胀。(陈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