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近日重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需要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根据国内外经济走势和物价变化进行动态微调。央行在7天内连续4次表态:要执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比如7月29号,央行发布消息称,央行副行长苏宁近日在上海市金融形势分析会上再次强调,下半年,人民银行将继续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金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要运用市场化手段,而不是规模控制的方法,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着力优化信贷结构。
7月30号,央行再次重申,下一阶段,央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走势和物价变化进行动态微调,把握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重点、力度和节奏,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问题,中长期看,要通过深化改革和加快结构调整,提升我国经济增长潜力,实现平稳和可持续的发展。
央行的这些连续表态,一方面说明市场对于未来货币政策在高度关注,另一方面也说明,央行自己对于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高度重视。因为从上半年放贷规模对今后多个宏观经济指标的影响来看,实际上,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如何准确的把握和拿捏,难度是很大的。央行之前也并没有经验可循。
一般认为,流动性拐点的形成有两大标志:一是资金总量减少,二是资金流向发生变化。从绝对量上看,流动性充裕的局面在未来两到三个月内将不会有实质性的变化。全年新增贷款接近10万亿,从总量上看资金量是相对充裕的。
另外,财富效应使得储蓄重新搬家,银行存款活期化明显这也会对冲贷款减少的不利影响。如果从资金流向上来看,从3月份以来,国际热钱持续进入中国,短期内这一趋势还不会改变。但是中长期来看,这里存在的一个不确定性就是,中美复苏节奏决定了国际资金的流向。当中国经济不可能更好,而美国经济复苏明显时,资金就会从中国回流美国。国内巨额的经济刺激计划是否能够力挽狂澜,中、美等经济体复苏时间的长短直接决定了资金的流向。
下一阶段的货币信贷趋势,有些专家用三个关键词概括:适度增长、优化结构、防范风险。一些专家建议认为,不妨多运用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此外,不排除上半年一部分信贷资金以各种方式进入了资产市场。在民间投资没有实质启动时,有可能导致资产市场的局部泡沫,不利于经济复苏。因此,下半年需要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中小企业、“三农”、企业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支持力度,继续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扩大产能的贷款及劣质企业贷款。
与此同时,要提高贷款质量,防范信贷风险特别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潜藏的风险。从长远看,一些地方政府的投资项目未来收益并不高,一些项目虽有政府信用为依托,但银行对地方政府未来的可支配财力、隐性负债等往往难以获得及时、全面、准确的信息,一旦地方财政出现困难,无疑将影响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