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中国建筑上市首日,沪深股市出人意料地双双暴跌,至收盘两市股指分别收报3266.43点和13070.59点,跌幅高达5%和5.54%。IPO发行速度加快和大盘股不断加盟,给市场资金面和投资者心态带来重压,是当日A股暴跌的主要原因。
机构表示,在如此特殊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应该从一些不同的视角去考量上市公司,为下阶段投资作出理性的准备,眼下正值中报密集披露阶段,不如从中寻找投资方向。据机构统计,截至28日已有116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09年半年报,虽然整体利润同比下降了两成,但在第二季度多数行业和企业的业绩都实现了环比增长。据分析,医药类、机械等四大行业业绩增长最为稳健。
盈利降两成
数据显示,116家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377亿元,产生营业成本1069亿元,两者相较去年同期均下降了10%,总共实现净利润102亿元,同比下降21%。
中信证券宏观分析师唐云表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上市公司利润下滑已在市场意料之中。上述数据中,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的下降基本同步,而利润的下降幅度更大,这显示产品价格下滑对企业盈利空间产生了较大的挤压,同时这些企业在费用开支方面的刚性也较强。数据显示,这100多家企业上半年发生的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合计分别为64亿元和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8%和4%。在收入下降的同时,销售费用仍在增长,也凸显了市场竞争的激烈。
从这些公司具体分布情况来看,116家公司中有60家业绩同比出现下滑,而56家公司业绩有所增长,这其中3家公司实现扭亏为盈,3家公司亏损金额有所减少。虽然整体业绩情况下滑,但仍有部分公司的净利润在上半年实现较大增长。从统计看,有8家公司业绩同比增幅超过100%,22家公司的增长幅度在50%以上。伊泰B股、新和成和盐湖钾肥分别以每股1.71元、1.05元和1.027元暂居每股收益前三甲。
四大亮点行业
中金公司、中银基金等机构近日发布研究报告认为,目前A股市场呈现出一些亮点行业。
机构认为,医药工业整体增速维持高位。报告称,相对于全国工业的负增长,我国医药行业经济效益增势情况良好,医药工业利润普遍向好。机构建议重点关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药品价格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方案等政策的出台,特别是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价格改革将对行业赢利能力将产生重大影响。政策导向将导致医药股的分化,业内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医药流通和医药生物等子行业,看好其中具有较强的新药创新能力、政府事务能力和核心产品、品牌的医药企业,尤其是具有较强产品定价权的企业。
机械行业景气持续向好。在114家机械行业企业中期业绩预告中,预增企业数量为19家、续盈6家、略增21家,共占总数的四成。海通证券的研究报告称,下半年,投资带动的需求上行以及预期的低成本压力将使机械行业盈利状况持续改善。一是受基建投资及房地产业预期回暖拉动需求上行的工程机械子行业;二是铁路投资明确高增长带动下的铁路设备行业。
石化行业增长形势乐观。由于上半年原有价格的大幅上涨,增加了下游行业的成本,在市场需求仍未恢复的情况下,减弱了化工产品的提价动能。从102家石化塑料企业中报预期看,预增、续盈和略增的企业数量共有27家,占比为26.47%,可以看出部分公司通过调整产能,节约成本等方式已率先走出危机阴影。
房地产行业业绩回升。由于年初房地产市场萎缩对地产企业影响较大,部分企业仍未能摆脱亏损,有13家企业业绩预告为预减或首亏,其中光华控股净利润跌幅最大,高达727%。
多家机构表示,从历史情况看,中报披露期间,部分中报业绩“超预期”增长的个股有望大幅跑赢大盘,是投资者理想的投资选择。在中报预期行情中,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因实际经营好转的企业,对因投资、重组而使业绩转好的企业需保持谨慎关注。而对业绩预期下滑严重的企业应注意规避,防范风险。
三方面考量上市公司
机构认为,在今年特殊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应该从不同的视角去考量上市公司,以为下阶段的投资作出理性的准备。
首先看三季度预增情况。寻找业绩持续高增长的上市公司是投资最核心的话题,尤其是在目前经济复苏还不明朗的背景下。
今年中报,资产减值和公允价值变动有望成为推动利润增长的一大动力,不排除一些上市公司通过投资收益等非经常性损益来提升业绩。不过,资产价值损失与公允价值变动对利润的影响永远是一把“双刃剑”,上市公司业绩能得以持续性增长还得靠主营业务的支撑。
其次关注股东增持情况。除了常规的披露要求外,沪深交易所对上市公司中报披露新增加了多项规定,其中包括在“重要事项”中披露上市公司持股30%以上股东提出或实施股份增持计划的情况;有关方对公司实施股权分置改革、重大资产重组等承诺的收益作出补偿的情况。大股东增持动向、增持计划以及资产注入将是半年报的一大看点,也是投资者调仓的一个重要依据。
最后考察行业复苏情况。根据从宏观经济到微观行业的自上而下逻辑分析,消费品和基建相关行业有望率先复苏。前者包括汽车、房地产、家电等行业,受益于去年年底银行贷款利率的大幅降低、消费环节税费的降低、真实购买能力增加以及其他相关的消费刺激政策,这些行业上半年经营状况明显回升;后者包括建材、机械等行业,受益于“四万亿投资”。(方家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