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沪深股市出现大幅度下跌,沪指报收3266点,下跌5.0%;深成指报收13070点,下跌5.54%。如此下跌究竟说明什么?经济基本面是否有突发变化?政策面有无重大变化?
我们认为,在大盘连续上涨9个多月,涨幅高达70%之时,出现一定幅度的调整是正常的。尽管中国经济在金融危机肆虐之下率先企稳回升,尽管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尽管政策面对证券市场的支持相对强劲,但市场毕竟是市场,有涨升就会有下跌。
事实上,在7月16日上证综指盘中突破3200点时,就已经有相当多的人士指出,大盘有可能出现调整。不过,“市场先生”总是有自己的性格,在随后8个交易日接连突破3300点、3400点关口,令“理性先生”瞠目结舌。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27日,沪市A股的平均市盈率为29.49倍,较3月底的19.37倍提升了52.25%;深市A股的平均市盈率为41.35倍,较3月底的24.97倍提升了65.6%。阶段性投资风险已经显现。28日大盘继续“微红”、29日早间大盘继续上冲,已有勉为其难之嫌。不过,7月29日出现跌幅达5%的调整,仍然显得有些剧烈。这表明现阶段中国股市暴涨暴跌的特性仍然不可能彻底根除,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市场涨跌总是理性和非理性相互交织的,因此,剥丝抽茧,认清影响市场的主要的、确定性的因素,从而真正从大局上把握市场变化的趋势,才是防范和规避风险、使得投资行为相对理性的唯一路径。
尽管市场累积了一些结构性的、阶段性的风险,但是,支撑中国股市走强的基本面因素并未发生大的变化:
首先,中国经济基本面向好的态势没有变。通过实施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加大投资力度,中国经济已经呈现企稳回升的良好势头,经济结构调整也取得积极进展。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GDP增长7.1%,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9%。经济复苏超预期。
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作为资本市场基石的上市公司群体,总体上经营情况也是良好的。
第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没有改变。
财政、货币“双政策”对于我们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迅速稳定经济增长大局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经济出现向好势头,并不意味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
近50天来,温总理已经六次提到财政、货币“双政策”不动摇。7月23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宏观政策取向不能改变,继续执行财政、货币“双政策”。
今年是建国60年周年,千方百计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保持金融体系、证券市场稳定,是民众的期待。对于信贷中一些非正常、不合规的流向,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加以解决,但继续保持和增强市场流动性的方向不会变。
第三,中央关于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方针没有变。
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大局,既需要资本市场发挥积极作用,也为资本市场加快发展改革提供了空间。
温家宝总理在3月份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推进资本市场改革,维护股票市场稳定”。《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中,也有相应要求。
近期正在进行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不仅仅是为了重启IPO,而更是为了推进形成制度化、市场化的发行机制,增强市场内在稳定能力。即将开启的创业板市场,也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而是为了形成创业、分享、升级等环节相互协调的创业投资机制。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方针不会动摇,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仍需继续加强。
据了解,所谓“股票交易印花税即将上调”、“将集中清查信贷资金入市”的传闻,都是空穴来风。
一时的涨跌不可能改变中国股市长期向好的大趋势,一时的炒作也不可能替代理性的力量。不为没有理由的暴跌恐慌,不为没有理由的暴涨疯狂,有了这样一颗平常心,投资的胜数反而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