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的大幕即将拉开,作为我国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园区的中关村正在推动园区内丰富的高科技企业资源登陆创业板,力图在创业板形成“中关村板块”。
2009年6月23日,由中国证券报参与主办,深交所、北京证监局、北京市金融局、海淀区政府、中关村管委会等六家单位联合召开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业板培训会,为中关村园区拟上创业板公司提供上市培训。中关村园区内拟在创业板上市的150多家企业、500名高管参加了会议。
推动中关村企业登陆创业板
培训会上,深圳证券交易所、北京证监局、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金融局、海淀区政府等单位就创业板的相关规则、政府部门在推动企业上市方面的政策等进行了介绍,动员中关村的高科技高成长企业抓住时机,加快改制上市进程,早日到创业板上市。
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郭洪表示,创业板正式运行后,中关村将快速推动一批中关村企业登陆创业板,以在创业板中合力形成‘中关村板块’。目前,上百家园区企业已经做好了报送创业板发行申请的上市准备。
对中关村而言,创业板的推出,不仅意味着目前已达到财务指标要求的上千家企业能获得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可能,而且对园区内另外2万家处于创业初期企业来说也是利好。因为创业板推出后,风险投资机构对这些企业的投资意愿将大大增加。中关村将集中资金,重点支持园区企业在创业板上市。
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局长王红称,北京金融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推动北京市企业上市工作,完善工作机制,以改善北京企业上市申请首次通过率低、市属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数较少等问题。同时,将对列入重点培育企业名单的企业在改制、上市不同阶段,由市、区两级财政给予资金资助;拟对上市重点培育企业在税收、土地使用、产品采购、会计核算、收费等方面给予支持。
中国证券报社长兼总编辑林晨在发言时表示,中关村园区是中国创新企业与创业投资最活跃的区域,必将在创业板大有可为。作为领先的主流证券媒体,中国证券报将为广大创业板上市公司与拟上市公司提供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与专业服务平台,为创业板及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专家建言关注上市细节
6月5日,深交所正式发布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如何以最小的成本顺利登陆创业板,成为众多企业亟待破解的问题。在昨日的培训课上,来自深圳证券交易所、中信证券、京都天华会计师事务所、信利律师事务所的专家主要围绕创业板定位与特点及创新性企业发审关注要点、创业板发行上市条件、程序及保荐机构如何选择创业板企业、创新型企业财务规范及改制上市重点会计问题、创新型企业改制上市中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等进行了培训。
多层次资本市场,特别是创业板市场是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增长的有效举措和重要平台。专家建议,企业应积极抓住机遇,明确企业发展的远景目标与战略规划,包括资本市场规划,树立正确的企业上市观,上市是协助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手段而不是目的,并非所有的行业和企业都适合上市,企业是否需要借助资本市场,关键是根据企业的行业特征、竞争特点和成长规律来决定。企业要审视自身的发展阶段,在资本市场规划下做好充分和长期的准备。关注股权结构的设置以及相应的股权战略,规范运作应从早做起。
专家建议,应注意借助中介机构的力量,做好募集资金使用项目的论证和可行性分析,从技术来源和知识产权保护、新增产能和市场需求匹配、市场未来前景和存在风险、新市场拓展措施、市场变化和预期收益、实施的可行性等诸多方面加强论证和分析,同时积极注重项目储备。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梳理与取得监管方的认可和信任是核心。”就发行审核过程中的沟通和上会聆讯的准备工作,专家表示,企业家需要学会换位思考,加强发行审核过程中的沟通和上会聆讯的准备工作。
无论是确定改制方案、募集资金投向、还是发行方案,都要在全面论证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听取中介机构的意见,涉及到重大项目的立项企业还需要和发改委沟通,涉及外资的企业需要和商务部沟通,特殊行业公司需要和主管部门沟通等。同时聆讯是最重要的沟通,应模拟发审会,企业高管尤其是董事长要熟读招股说明书以及其他申报材料,避免聆讯时回答内容与申报材料不符,前后矛盾,聆讯时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
一家现场参会的企业高管告诉记者,公司已经做好了创业板IPO的各项准备工作,但企业此前一直埋头于产品研发和市场开发,对上市了解不多,特别是各项细节把握不足。他表示,以前只听相关的公司说过各种审核未通过的情况,但这种综合起来介绍上市的各项注意条款并没有过。专家的介绍有助于公司避免在准备各项材料时的误区,对公司很有指导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