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称,2009年我国财政预算赤字规模可能达9500亿元,这意味着我国预算赤字将创历史新高,并接近3%的国际警戒线。不过作为“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高赤字本身并不可怕,如何花钱和如何弥补赤字才是需要关心的问题。
按照国际惯例,3%是年度赤字占年度GDP比率的安全边际。2008年我国GDP达30万亿元,如果今年“保八”目标能够实现,2009年GDP将达32.4万亿元。以此推算,9500亿元的预算赤字将占GDP的2.9%,尚在安全边际之内。
简单地理解,“赤字”为财政入不敷出,或为“寅吃卯粮”。短期内的高赤字是熨平经济周期的手段,毕竟不能因为追求短期的财政平衡而放弃长期经济目标。敢于使用高赤字的财政政策正体现了政府熨平经济周期的能力。
从财政收支角度看,2009年高赤字成为我国践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必然选择。1月份全国财政收入同比降幅达17%,主因是经济增长放缓,企业效益大幅下滑。实际上,以增值税转型改革为代表的结构性减税效应尚未在1月完全显现,全年财政增收难度较大。从支出角度看,在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指导下,增加政府投资规模,保障和改善民生,都需要财政加大投入力度。
拷问高赤字的两大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如何花钱,如何弥补。
从花钱角度看,高赤字首先应尽量避免“挤出效应”。积极财政投资的着力点在于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政府投资要用于“三农”、教育、社会保障、就业、环保等私人部门不愿投资的领域,从而实现让利于民。其次,高赤字对于我国财政预算资金使用的监管能力也是一次考验。从预算的审批环节到资金使用,都亟须人大发挥监督职能。
从弥补赤字的角度考虑,短期内新增国债发行将成为主要方式,未来则希望通过经济恢复,税收增加来实现。2009年我国国债到期量将为8200亿元,若新增9500亿元国债,将使今年国债发行规模达1.77万亿元。不过我国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为20%左右,离60%的国际警戒线尚远。
国债最终能够偿还与否,主要在于未来的经济复苏情况。在经济危机尚未大规模显现的2008年上半年,我国财政收支还有超过1.19万亿元盈余。可以说,如果经济危机能在两三年内消退,财政收入增长趋势不改,新增9500亿元国债无碍大局。
不过,高赤字在未来引发通胀的风险也不可不防。金融机构和私人手中的储蓄资金由国债渠道进入流通市场后,会产生一定乘数效应,这在经济衰退期是政府乐于见到的。一旦经济恢复,大量投放的货币也有可能成为经济过热和通胀的诱因。上一轮扩张性财政政策之后,连续多年宏观经济防过热的殷鉴不远。因此当经济出现复苏迹象时,要制定预案,及时转变政策取向,才能有效防止通胀卷土重来。(朱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