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以来中金席位以卖家身份亮相大宗交易111次,幕后卖家实为花旗
12月1日以来,表面上中金席位已经以卖家身份亮相大宗交易111次,但是《证券日报》记者经过对其卖出的41家公司的成交量、成交价格和三季报进行对比发现,花旗才是中金背后的真正卖家。其中,上港集团、中国铝业、大唐发电三家公司成交数据的分析结论都直接指向花旗。
花旗“坐庄”大宗交易
WIND数据显示,从12月1日至今,中金淮海中路营业部席位作为卖家身份共涉足111起大宗交易,涉及41家公司的42329万股股份,累计成交金额超过31.6亿元。而且,中金淮海中路营业部席位的交易对手都是国内券商行业的佼佼者——国泰君安总部席位、申银万国新昌路营业部席位、银河证券总部席位。
这场看起来很像国内四大券商争斗的大宗交易从一开始就带有QFII的影子。毕竟,众所周知中金淮海中路营业部席位是有名的QFII大本营,驻扎有12家QFII。但是,尽管该席位在大宗交易市场高调“叫卖股权”,但对其席位背后的真正持股人却一直讳莫如深。
然而,真正的卖家昨日终于“现形”。《证券日报》记者对41家公司的股票成交数量进行了分别统计,发现有三家公司的成交量已经超过第十大无限售条件股东持有的流通股,分别是:
中国铝业合计成交三次,累计成交1472.04万股。而中国铝业三季报披露的第九大无限售条件股东的持股仅有1393.79万股。换句话说,真正的卖家隐藏在中国铝业前8大无限售条件股东之中。而“国际金融-渣打-CITIGROUP GLOBALMARKETS LIMITED”赫然凭借2793.46万股的新进A股位列第八大无限售条件股东。其余七位股东与QFII毫无关联,且与中金席位无关。有必要说明的是,“国际金融-渣打-CITIGROUP GLOBALMARKETS LIMITED”的含义是托管于中金公司和渣打银行的QFII——花旗。
上港集团同样成交三次,合计成交2290.61万股。该数量超过了上港集团三季报中的第五大无限售条件股东。而在前四大无限售条件股东中,唯一的QFII“国际金融-渣打-CITIGROUP GLOBALMARKETS LIMITED”持有数量合计5102.95万股。
大唐发电与上面两家公司类似,三次共计成交1730.12万股。成交数量远远超过三季报中第六大无限售条件股东持有的698.83万股的股权数量,而该公司三季报中“国际金融-渣打-CITIGROUP GLOBALMARKETS LIMITED”位列第五大无限售条件股东,持股3998.27万股。
也许有人质疑会不会是其他QFII在三季报后新进入上述三家公司前十大无限售条件股东,但显然,如此大手笔的买进是很难在二级市场不引起股价异动的。而且,三家公司都出现这种情况,恐怕很难用偶然来形容。
此外,紫金矿业近日来大宗交易的成交数量虽然仅有274.24万股,没有进入前十大无限售条件股东,但是,其三季报中同样有着“国际金融-渣打-CITIGROUP GLOBALMARKETS LIMITED”的身影,也同样是其股东中唯一的一家QFII。与紫金矿业情况极为类似的还包括中国铁建、上海汽车。
以上数据充分表明,12月1日以来的大宗交易中,花旗一直是以卖家身份在“坐庄”,与国内券商龙头们进行着博弈。
战略移仓还是回国救火?
对于花旗如此大规模抛售的目的,业内有着多空两种观点。
多方观点猜测,花旗是因为中金公司很可能不能入选首批融资融券而进行战略移仓。
多方的论据是凭借花旗集团多年来在全球资本市场的操作手法来看,不会不理智的选择在中国政府明确宣布了多项措施保证经济增长后反倒大举卖出。而且,即将开闸的融资融券显然会诱使花旗战略移仓。因为,监管层在考量券商从事融资融券业务时,要求证券公司的净资本必须在50亿元以上,同时,个人经纪业务的规模也必须达到一定标准。而中金公司目前在这两个方面都暂时不能满足。
但是,空方观点则认为,花旗美国总部遇到的危机促使花旗QFII席位大举抛售。众所周知,花旗银行正陷入较大危机。
更为重要的是,从昨日的成交价格来看,在A股大涨的背景下,卖家大多数是以明显低于当日收盘价的价格(甚至接近于当日最低价)来成交的,这也显示卖家急于套现的心态。(记者 张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