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三角做生意的陶小姐是一家银行的VIP客户,近来她觉得有点诧异:“以前银行隔三岔五打电话过来推销理财产品,最近却不打了。我听说有一个年化收益率8%的产品准备推出,昨天打给我的理财经理,没想到他告诉我,这个产品不发了,还建议我不如改为买点基金。”让陶小姐耳根清净的原因是4月份开始,银监会加强了对银行理财产品的监管,许多打“擦边球”的理财产品被撤下来,以往在促销中起到“法宝”作用的预期收益率宣传也受到限制。理财产品减少发行,是否能给基金销售带来利好?记者在近日采访中了解到,情况并非如此。
基金销售要看市场脸色
去年10月份以后,一些持有到期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发现,尽管市场持续走牛,但手头与股票投资挂钩的理财产品却没有达到预期收益,甚至几个月封闭期过后,颗粒无收。银行理财产品设计存在缺陷,营销存在模糊概念、风险揭示不足等问题浮出水面,
因此,4月份银监会下发《通知》,明确要求“对于无法在宣传和介绍材料中提供科学、准确的测算依据和测算方式的理财产品,不得在宣传和介绍材料中出现‘预期收益率’或‘最高收益率’字样”。为此,4月份银行理财产品浮动收益类产品占比大幅减少,仅占4%。
“预期收益率”,一直以来都是银行理财产品宣传的撒手锏。由于目前大部分基民还是通过银行购买基金,这样基金就在银行与理财产品狭路相逢。加上银行的渠道优势,一些知名度较弱的基金很难战胜银行自己的理财产品。
不过,现在对手少了,基金在银行的销售也不见明显提升。在深圳福田区的一个工商银行营业大厅里,理财经理告诉记者,与银行理财产品构成竞争关系的是债券型基金以及一些低股票仓位的混合型品种,“4月底到现在,我并没有感觉到这类产品的销售出现飙升迹象。上周基金申购数多了,但大多是冲着抄底而来的。”深圳一家基金公司市场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期旗下低风险品种份额很稳定,并没有出现太大的变化。她认为,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是否好发关键还要看市场资金流向的“脸色”,“如果市场像2007年初一样火,银行理财产品几天发一个,基金照样能一天发一百亿规模,关键是现在资金在观望。”
强者恒强局面或更突出
今年以来基金发行的时间,比去年同期延长了不少。据Wind统计,今年2月1日至5月7日,共有22只新基金完成发行,平均发行天数为29.45天。最长的发售时间为44天;去年同期,共有10只新基金发售,平均每只基金的发售时间为7.4天,其中有6只基金一天就完成发售。也就是说,与去年同期相比,现在发售一只基金要多花将近三倍时间。
记者发现,原来悬挂着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的大条幅从银行的大厅里撤掉了,现场派发的宣传页上,推荐的多是基金定投,对新基金的促销较少。但滞留于银行渠道的基金仍不在少数,截至5月7日,还有19只基金没有完成发售。对于一些2007年业绩不佳的基金公司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大考验。另外,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经历市场震荡后,基民选择明星基金经理的意愿仍旧强烈。一些基民表示,要留足资金等待去年收益冠军基金经理王亚伟掌管的新基金发售。因此,理财经理预计,今年基金销售强者恒强的局面将十分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