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看待人民币对美元连日“跌停”

2012年01月05日08:44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人民币 美元 外汇 跌停 头寸 贬值 升值

2011年9月底以来,人民币对美元香港NDF报价持续下跌,国内银行间市场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也在11月30日到12月16日期间连续12个交易日触及“跌停”。媒体对此进行了密集报道,但存在渲染成分,容易引起误解。人民币即期汇率的多次触及“跌停”确实反映了市场存在看空人民币的情绪,但并不意味着人民币进入贬值通道。对此我们要客观看待,无需恐慌,更无需反应过度。

一、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连日“跌停”不应被误读和夸大

目前,我国外汇市场包括银行间外汇市场和银行柜台零售交易两个层次。其中,银行间外汇市场存在竞价和询价两种即期外汇交易,还存在外币掉期、期权和远期结售汇三种远期外汇交易。国内的人民币汇率存在:银行间中间价、竞价即期汇率、询价即期汇率、人民币远期汇率、银行的外汇牌价等多种形式,其中,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是各类汇价的核心,它既是银行间日元、欧元等其他货币中间价的套算基准,也是银行间即期外汇交易和面向个人、企业客户的零售柜台交易中美元兑人民币外汇牌价的参照标准。按照目前规定,银行间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被限定在中间价上下5‰的范围内浮动,银行对客户美元现汇挂牌汇价实行最大买卖价差不得超过银行间中间价的1%的非对称性管理。

1、此“跌停”非彼“跌停”

一说“跌停”,就不禁让人联想到最常见的股票10%的跌停板限制。但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跌停”的事实是:在国内银行间外汇市场的询价交易中,美元对人民币即期汇率盘中连日触及5‰的交易区间上限。尽管“跌停”二字颇为刺激眼球,但实际上并不可怕。首先,触及5‰浮动上限的是银行间询价交易中的即期汇率。询价交易是以银行间交易主体之间的双边授信、双边清算的方式进行的,与集合竞价交易相比,受中央银行干预小,更加反映市场的选择,是较集合竞价即期汇率更为市场化的汇率。但从交易量上看,询价交易要远小于集合竞价交易。其次,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只是在盘中触及“跌停”,但收盘时又有所回升,最终脱离跌停。所以从收盘价来看,人民币兑美元并未出现贬值。再次,即使出现“跌停”,也只是在上浮5‰的范围内,其幅度相当有限。

2、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非但没有贬值,反而略有升值

从11月30日至12月2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无论是以银行间中间价计算还是以银行间即期汇率、银行外汇牌价计算,均是非但没有贬值,反而略有升值。12月23日银行间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为1:6.3209,较11月29日升值0.6%;银行间询价与竞价交易即期汇率收盘价分别为1:6.3401和1:6.3378 ,分别较11月29日升值0.59%和0.64%;中国银行美元兑人民币汇卖价为1: 6.3514,较11月29日升值0.73%。12月16日,银行间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盘中还创下2005年汇改以来的最高水平。

1   2   3   4   5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