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同简介

发布时间:2007-07-06 14:37:54  |  来源: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王振红
关键词:李善同

论文及出版物

"Novanlinna 第二基本定理的扩展",数学进展,1982.

"国民收入和工农业总产值的比较研究",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1983.

《山西综合规划数学模型汇编》,编者之一,1985.

“技术进步对经济的影响作用”,国务院技术经济中心研究资料, 1984.

"2000年中国研究中的经济模型”,作者之一,《经济模型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87

"中国宏观经济模型研究工作的综述", 国务院技术经济中心研究资料, 1988.

"Microsimulation Model and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China " (英文) , 美国城市研究所工作报告, 1988.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国际比较", 作者之一,《社会主义在中国》, 红旗出版社, 1990.

"China in the Year 2000", China Economic Planning and Input-Output Analysi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模型》,副主编和作者之一,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

《中国中长期产业政策》,作者之一,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

《中国地区发展与产业政策》,编辑部负责人和作者之一,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

"90年代中国经济预测", 经济导刊, 1993 No. 1.

《中国实用经济模型1993》,副主编和作者之一,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副主编和作者之一,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总体分析、前景预期、政策取向", 《经济发展、改革与政策》第一卷(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

"中国宏观经济多部门动态模型研究", 《经济发展、改革与政策》第一卷(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

"中国经济区域划分的探索", 《经济发展、改革与政策》第三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Proper Economic Growth Rate of China for the Next 15 Years", paper contributed to The Second INFORUM World Conference, Germany, September. 1994

Industrialization and Economic Reform in China, (co-author Wang Huijiong) New World Press, 1995

《中国地区发展与政策》,作者之一, 中国改革出版社,1995.

《地区政策与协调发展》,副主编和作者之一,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

《长江开发开放》,副主编之一, 中国发展出版社,1995.

"中国动态多部门分析模型(MUDAN)简介", 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 No.1 1995

"Energy, Environment and Trade", co-author with Wang Huijiong, paper prepared for the Program on Trade and Environment, OECD Development Center, 1995

"The Environment Impac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Co-author with Wang Huijiong, paper prepared fo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 in the Pacific Basin, Berkeley, USA. July 1995

"中国价格改革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No.10, 1995

“中国经济的社会核算矩阵”,与翟凡合作,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NO.1,1996

《对外经贸法律实务-美国篇》,主编之一,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

“中国的关税现状:水平,结构与关税减免”,与翟凡合作,管理世界,NO.5,1996

“关税减让,国内税替代和其收入分配效应”,与王直、翟凡合作,经济研究,NO.12,1996

“一个中国经济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与翟凡合作,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No .3,1997

“中国加入WTO与美国农产品出口”,与王直、翟凡合作,经济研究, No. 4, 1997

"把握好1997年宏观调控力度", 宏观经济管理,No .5,1997

"关于1997年经济增长的几点思考",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No .6,1997

"我国三次产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冶金经济与管理,No.2,1997

《中国跨世纪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编和作者之一, 中国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如何评价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过程", 现代企业导刊,No.10,1997,

China's New Spatial Economy: Heading Towards 2020,Edited by Godfrey Linge, one of contributo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中国:转轨经济中的关税政策”,与翟凡等合作,《走向21世纪的中国关税》,俞晓松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

“经济运行:若干问题的认识与预测”,与侯永志合作,中国工业经济研究,No. 2,1998

“1998-1999年中国经济增长展望”,与翟凡、侯永志合作,《世纪末的中国经济增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预测部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对1998年经济增长的看法”,与翟凡、侯永志合作,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No.6,1998

"加快铁路建设 迎接新世纪的挑战”,铁道经济研究,No.2,1998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外经导报,No.3,1998

"结构变化和污染排放”,与翟凡合作,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No.8,1998

"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结构调整”,作者之一,《中国发展研究 1998》,中国发展出版社,1998.

“中国未来地区发展前景与对策”,作者之一,《21世纪中国经济大趋势》,李京文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我国产业关联和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分析”,管理世界,No.3,1998

译著

《工程经济学》,作者J. L. Riggs,1982,译者之一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

《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史》,作者R. G. Bodkin, L. R. Klein, K. Marwah,1991,主译校者之一,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

《中国:经济过渡时期的产业政策》,世界银行报告,1991,主译校者之一,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报告,1992,译者之一,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

《宏观经济决策导向-致总统备忘录》,作者C. L. Schultze, 1992,主译校者之一, 远东出版社,1994.

《改革与发展中的社会问题》,OECD政策概要6-10,主译校者之一,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

《日本制造》,日本产业绩效委员会编,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

参加的国际学术活动

1998.7-8 UNDP项目CPR/91/605和 CPR/91/606评审小组成员

1997.11 “APEC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国际研讨会,加拿大温哥华

1996.11-12 澳大利亚柯廷大学国际竞争力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1995. 7 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合作国际研讨会(美国伯克利大学),OECD 发展中心主持

1995.5-6 OECD 发展中心(法国巴黎),访问学者

1994.12 能源,贸易和环境国际研讨会(美国夏威夷),OECD发展中心主持

1994.10-11 美国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和东西方研究中心,合作研究中国区域发展战略与政策,参加撰写ADB项目总报告

1991-现在 与美国马里兰大学经济系INFORUM 合作,中国多部门动态模型的开发与应用,参加每年的INFORUM 年会

1991-1994 为亚洲开发银行召开的亚洲经济展望年会提供论文(与王慧炯,李泊溪合作)

1989.3-7月 在世界银行进行中国有关产业政策的合作研究

1987-1988 美国城市研究所合作研究 微观模拟模型的开发与应用,福特基金会资助  

 
1  2  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