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简介

发布时间:2007-06-28 13:46:29  |  来源: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王振红
关键词:巴曙松

姓名:巴曙松

职称:研究员

职务:副所长,副局长

工作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

个人简历:

巴曙松博士,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副局长。

一、主要兼职:

(1)中国证监会基金监管部专家委员会委员;

(2)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兼职教授,并在中央财经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招收研究生;

(3)担任安邦咨询公司特约经济学家、金信信托特约经济学家、中山大学达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独立董事、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保本基金项目顾问、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4)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二、主要实际经营和管理经验

巴曙松博士在金融机构总部的不同业务部门、总行和分行、内地和海外分行、银行和证券业、基金业等积累了丰富的实际业务经验和管理经验,对当前银行业、证券业、基金业等的发展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和把握。

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方面,曾经担任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风险管理部助理总经理、授信管理处主管、中国银行杭州分行副行长、中国银行港澳管理处高级经理等职务,并在中国银行总行资产负债管理部、发展规划部、体制改革办公室、中国银行港澳管理处重组办、港澳管理处业务部、中银香港风险管理部等多个部门有过实际业务经验和管理经验,熟悉商业银行的计划资金、信贷风险管理、资产负债管理、利率管理、重组上市等业务范围。

在证券业方面,参与中银香港重组和海外上市项目,熟悉银行业的重组和上市的主要业务环节;在中国证监会和中国证券业协会工作期间,负责对证券和基金行业的研究工作进行协调管理、证券业金融创新工作的前期论证和方案设计、中国证券业协会主办的行业杂志《中国证券业通讯》、《中国证券业研究》等杂志的编辑出版工作并担任两份杂志的副主编、证监会等领导机关交办中国证券业协会承担的各项专题研究工作等等。

在基金业方面,担任中国证监会基金监管部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参与了基金管理公司的设立、基金产品的发行等的评审工作。

三、学习经历

1987-1994年 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先后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曾担任校广播台台长、研究生科协秘书长等职务。导师为发展经济学创始人、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名誉会长张培刚教授。

1996-1999年 就读于中央财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学习期间,连续两次获得"涌金学术特别奖"。博士论文《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经济学分析》已经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导师为闻潜教授。

2001年7月-2003年6月 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与金融市场监管,在此期间主持了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课题《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合作研究老师为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海闻教授。

1994-1998年 在中国银行总行体制改革办公室、发展规划部,担任副处长;

1998-1999年 在中国银行杭州市分行,担任副行长;

2000-2001年 担任中国银行港澳管理处高级经理;

2001-2002年 在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风险管理部担任助理总经理、授信管理处主管;

2002-2003年 在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展战略委员会,担任副主任、主任;

2003年8月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担任副所长;

四、主要研究成果

(一)出版的主要著作

1《中国外汇市场运行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该书为经济科学出版社"金融市场理论前沿丛书"之一。

2《中国改革与开放的制度效应》(参著"外汇管理体制改革"部分,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3《新兴市场经济中的商业银行》(世界银行专题培训教材,参与翻译的译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

4《经济全球化与中国金融运行》(合著),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版。

5《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经济学分析》(博士论文),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6《金融改革路在何方》(参著,徐滇庆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6月版。

9《中国经济真实增长的故事》,中国财经出版社2003年版。

10《金融的江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另外,论文"The efficient frontier of portfolio in different borrowing and lending rates"发表于"Journal of system science and information",Vol. 1, November 3, September 2003.

"香港开办离岸人民币业务有风险但可控",载新华社"参考清样"2003年9月5日。

(二)课题研究

参与主持上海证券交易所重点课题"QFII的发展及其监管"(2003年);

参与主持深圳证券交易所重点课题"中国证券公司的风险及其评估"(2002-2003年);

论文"证券公司违规行为和监管效果的经济分析"入选2002年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

论文《基于Makov的期权定价模型》入选2001年首届中国经济学年会。

论文"不同借贷利率下的投资组合的有效前沿"入选2002年中国经济学年会。

论文《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中的主要争议与金融风险监管的内在冲突》入选北京大学、香港大学"中国证券市场与金融体系改革研讨会"并在会议上宣读。

主持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课题《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金融业风险监管新趋势》。

主持中国证券业协会协会重点专项课题多项,主要包括:"关于限制涉嫌帐户提款的国际经验和中国的对策"、"证券公司融资问题研究"、"证券公司专利策略研究"等。

(三)论文获奖情况

近年来,巴曙松博士有十余篇学术论文获得全国性论文奖励,其中主要包括:

1、论文《中国外汇储备管理革新问题研究》获"第九届太平洋盆地国家、地区财政金融会议优秀论文奖"(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美国罗德岛大学等合办);

2、论文《转轨经济中的内部人控制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优秀论文奖(最高奖)"。

一个“金融专业从业人员”的谦卑姿态值得欣赏

巴曙松的头衔有很多,数一数不下十个,但他本人更喜欢被人评价为“金融专业从业人员”。他认为,金融市场总体上是有效率的,所以会为学者“定价”。如果能够得到专业领域的认可,就可以算是一个受到市场重视的专业人士。

经济学家的前身

巴曙松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学的是自动化专业,如果按照国内的惯例,他应该会成为一个技术人员,或者会从政,成为行政人员。这或许与他爱好的广泛有关。

巴曙送还在上高中的时候,就曾以一个高中生的身份在“楚才杯”作文竞赛中获得甲等奖,表现了他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后来在华中科技大学读书,他又担任了校广播电台的台长,管理着学校贵重的广播器材,统领着几十个人的团队。将这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性格的同学整合成一个战斗的团队,这或许就是他管理才能的初次体现。

不仅仅如此,在那个诗歌流行的年代,学理工出身的巴曙松竟然成功地当了一个诗社的社长,并且组织过多场配乐诗歌朗诵会。他攻读硕士学位时,还担任过研究生科协的秘书长,将他潜在的管理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