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要闻>

更好为新能源汽车“加电”

2025-03-13 08:59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近日,北京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在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网站公开征求意见。不同类型的建筑应配建多少充电车位,将有全市统一标准。

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健康发展,完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是重要环节。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服务范围最大、品种类型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但充电供给与充电需求之间仍存在结构性矛盾。比如,充电基础设施存在布局不够完善、充电车位常被占用、高速服务区充电慢、充电桩技术故障频发、服务不够均衡等问题。

此次北京公布征求意见稿,旨在给各类建筑配建充电车位立规矩。如办公类项目、学校、医院拟配建25%的充电车位;商业类、文化体育设施、游览场所、交通枢纽和公共停车场拟配建20%的充电车位。新建、改建高速公路服务区中设置充电设施应符合“超充和快充合理搭配”的原则,应设置不低于2个超充终端,同时应设置大型车充电车位和充电设施等。这些规定具有极强针对性,有助于优化完善充电设施网络布局,更好满足不同领域、不同场景充电需求。

截至2024年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8.9%。全国每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数量,从2019年的120万辆增至2024年的1125万辆,呈高速增长态势。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要求。着眼未来,持续改善新能源汽车充电体验,需在保障充电车位、充电桩数量的同时,优布局、强服务,在提升配套体系适配性上多下功夫,进一步均衡设施分布、提高利用效率、提升服务品质,确保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得好、用得好,更好为新能源汽车“加电”。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王 琳)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