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庐山云雾试验 解锁“仙境”密码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图片新闻>

新春走基层|庐山云雾试验 解锁“仙境”密码

2025-01-26 16:50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新春走基层|庐山云雾试验 解锁“仙境”密码_中国网

“匡庐山高高几重,山雨山烟浓复浓。”唐寅的《登庐山》尽显庐山如同仙境般的神秘与壮观。江西庐山,年平均降雨日数172天,年平均雾日196天,是开展云雾物理观测科学试验研究的天然理想场所。

1月15日,庐山上天气晴朗,庐山云雾试验团队在仰天坪观测点燃烧烟条,进行云雾催化试验。对于云雾试验团队来说,晴天却不是理想天气。

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副研究员郭丽君介绍:“我们做云雾观测,最理想的天气是云雾天,其次是雨雪冰冻天气,特别希望有一次雨凇雾凇或者降雪过程,比较理想,然后是多云天气,最不喜欢的是晴天。因为晴天时我们能做的试验和研究相对少一些。现在这个试验是测试不同催化剂在弱云雾条件下的催化粒子特性。”

郭丽君(右)研究云雾试验已经十年了,期间,她无数次往返于北京和庐山之间,有时在庐山一待就是近一个月。郭丽君身旁的是庐山云雾试验站的员工,他们长年值守在庐山之巅,每天负责设备维护和收集庐山云雾降水数据。

郭丽君介绍:“并不是所有的云都能够产生降水,人工影响天气是需要在了解云宏微观结构和自然云的形成机理的基础之上,对它进行催化作业,以求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所以我们在庐山上去做催化试验,前提就是要先把云雾形成的机理弄清楚,然后再想办法去做人工增雨或消减云雾的一些催化试验,达到想要的催化效果。”

正在操作试验设备的年轻人叫吴子卿,他2024年刚刚加入云雾试验团队,为该项观测研究增添了新鲜血液。近年来,人工影响天气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包括无人机、礼花弹和燃气炮等催化装备和催化方式越来越多,对云雾机理的认识研究和针对不同催化装备和新型催化剂的作业方式探索,就显得愈加重要。

庐山云雾试验站站长李军介绍,目前,庐山云雾物理综合试验基地已设有庐山云雾试验站、庐山气象局、庐山市气象局、柴桑区气象局、仰天坪、小天池6个观测点。拥有云粒子成像仪、雾滴谱仪、雨滴谱仪和云雷达等18类30台(套)设备,具备对气溶胶-云-降水等多要素的综合立体观测功能,为国内外气象科研和业务机构提供了一个集云雾降水物理研究、人工影响天气科学试验和技术研发为一体的国际一流开放式的云雾物理综合试验场。

李军说:“早在1959年,我国便在庐山建立了天气控制研究所(庐山云雾试验站前身),开展云雾物理研究和人工增雨试验。这里也成为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发祥地之一。”1960—1980年,早期的人工影响天气科技工作者在山上异常艰苦的环境中进行了20余年的云雾试验与观测,开创了我国高山云雾物理观测与试验研究的先河。如今,庐山云雾试验站里还保留着当年他们为了计数载玻片上的雾滴用铅笔一笔一划写下的“正”字的珍贵资料。

庐山气象局位于庐山牯牛背山顶,和仰天坪遥相呼应,这里不仅是国家基准气候站,也是庐山云雾物理综合试验基地的重要观测点。山路陡峭,庐山气象局一直无法通车,庐山气象局局长尹伟说:“庐山气象局建在牯牛背山顶,是江西省唯一没有通公路的气象台站,站里的设备都是通过肩挑手扛甚至骡队驮运,将先进设备运到山上,我国首套地基云粒子成像系统就安装于此。”

从山下一路爬台阶上来,吴子卿兴致盎然。郭丽君一边走一边打趣道:“要是遇上雨雪或者更换维修设备,负重加上强风和路面湿滑,可就不那么轻松了,你来了,以后负重的活就交给你了。”

在庐山气象局的山顶上,郭丽君和吴子卿检测试验仪器运行情况。几项试验都在陆续取得成果,例如,不同天气下的云雾降水观测试验利用滴谱类和遥感类设备获取不同天气条件下的云雾和降水的宏微物理特征和演变过程等。在气溶胶-云-降水综合观测试验获取气溶胶、云和降水的宏微观特征和垂直结构特征,对于深入了解气溶胶、云和降水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以及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介绍,随着科研成果不断应用,我国人工影响天气服务国计民生的水平也在提升。2024年,气象部门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多次支援西南、东北等地森林草原防灭火、抗旱增雨,为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农业生产等贡献力量。(中国网记者 董宁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刘梦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