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要闻>

福建将乐县常口村:从“三无村”到“中国碳票第一村”

2024-12-06 09:39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金溪河碧波荡漾,回头山满目葱茏。走进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常口村,只见清澈见底的溪流绕村而过,层峦叠嶂的山峰若隐若现,错落有致的村舍相映成趣,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水画”映入眼帘。

时针拨回1997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常口村调研,这里曾经是典型的“三无村”——全村没有一条宽敞的水泥路,没有几栋漂亮的新房子,没有几盏明亮的路灯。在当时的村部门口,习近平同志举目远眺,但见河水碧波凝翠,青山郁郁葱葱,他语重心长地说:“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

正是这番话点醒了常口村的干部群众。“原来好山好水可以生金产银,在家门口一样能实现致富。”今年57岁的张林顺说。他是高唐镇党委宣传委员、常口联村党委书记,也是常口村“绿色蝶变”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在张林顺担任村委会主任期间,一家木筷厂看上了老村部对岸的那片树林并开价20万元,对于快要“揭不开锅”的村里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巨款。然而,那片山林是千百年自然生长形成,如果砍伐了再种,不一定能成活,而且位置刚好在村口对面,如果光秃秃的一块也会大煞风景。经过村干部开会商议,大家达成了共识:青山绿水这“无价之宝”,再多的钱也换不来。

“不砍树也能致富。”常口村在“山”字上狠下功夫,大力推行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同时积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创新开展“村企联动”,实施森林碳汇造林等项目,稳步提高林地租金收入。2021年5月18日,全国首批林业碳票在三明市签发,常口村领取了编号为“0000001”的全国第一张林业碳票,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国碳票第一村”,村民从中受益14万多元。

20多年来,常口村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乡村建设,村里变化日新月异:完成常上湖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工程,推进全域生态治理;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开展农村垃圾分类试点,率先实现天然气进村入户;完善村庄路网等基础设施,建成山水广场、儿童户外乐园等公共活动场所;将后山泉水引入村中,形成村中有园、园中有水、水中有花的园林式村庄。

不仅如此,凭借优异的山水资源,常口村的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生态饭”越吃越香。村里不仅办起了研学基地、兴起了生态产业、开建了“两山学堂”、打造了水上乐园,还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庭院经济”,为乡村发展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促进村民稳定增收。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从20多年前的村集体收入不足3万元增长到215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增长到3.3万元,常口村村民真切感受到了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

“现在不用外出打工了,家门口还有公园、广场和游泳池,村子里也人气兴旺,大家约着打打腰鼓、跳跳舞,生活越来越有奔头。”村民孙桂英说。风景旖旎,山水秀丽,常口村“两山”转化的生动实践仍在不断续写……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