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要闻>

让蓝色星球永葆清澄底色

2024-11-28 08:5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2023年,浙江省台州市申报的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新模式“蓝色循环”项目,从全球2500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了联合国环保领域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标志着中国在塑料污染治理方面获得了国际认可。

塑料污染因其数量多、危害大、持久性强的特点,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治理难题,正使地球陷入巨大的塑料污染危机,严重影响到全球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

海洋是地球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各类污染的汇入地。从南极北极冰山,到马里亚纳海沟,塑料污染已蔓延到地球的角角落落。当前,中国同样面临着海洋塑料污染的严峻挑战。海洋垃圾已成为中国公众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污染问题之一。

2022年3月,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续会通过了《终止塑料污染决议(草案)》,旨在推动全球塑料污染治理。

近年来,中国沿海地区和有关部门着力强化海洋垃圾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海洋垃圾清理长效机制,让中国沿海地区水更清、滩更净。经过多年努力,监测显示,中国近岸海域海洋垃圾和近海微塑料平均密度处于中低水平。

创新治理是中国海洋塑料污染治理的重要特征。沿海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海洋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协同推进,为海洋塑料污染等领域的治理创新提供了丰厚的实践土壤、充分的要素保障、浓厚的创新氛围。“蓝色循环”通过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实现了海洋塑料“从海洋到货架”的全过程可视化追溯,将塑料再生循环产业链各利益相关群体都纳入到行动中来,形成了一个精巧的闭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涂瑞和指出,“蓝色循环”项目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创新性非常显著,也是荣获“地球卫士奖”的关键因素。

“蓝色循环”的创新之举,是中国政府、民间共同发力,积极保护海洋的生动写照和精彩例证。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让上千名渔民陆续加入到“渔船打捞垃圾”行动中,他们出海既捕鱼又“捕垃圾”,化身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减塑”达人,让“无塑海洋”的理念在海南广泛传播。广州市南沙区组织开展红树林区域的净滩活动,将捡到的塑料垃圾做成丝巾等文创产品,赠送给参与活动的公众,让公众成为海洋塑料污染治理的宣传者、实践者和受益者。

今年6月份,生态环境部等部门联合印发《沿海城市海洋垃圾清理行动方案》,进一步推动中国沿海地区加快构建海洋塑料污染多元共治体系,通过委托运营、特许经营、购买服务等方式,提升海洋垃圾治理和资源回收利用水平,探索更多长期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也将催生更多海洋塑料污染治理的创新模式。

2024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全球战塑”,发出了守护蓝色星球、共塑绿色未来的共同呼声。中国一直是全球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坚定拥护者和积极践行者,也是全球塑料污染治理的探路者与贡献者,始终愿与世界各国一道,同谋海洋减塑治塑之举,同走海洋绿色发展之路,同筑海洋生态文明之基,让蓝色星球永葆清澄底色。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