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要闻>

以数字化助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

2024-10-16 08:51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扎实推进黄河大保护,确保黄河安澜,是治国理政的大事。要强化综合性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加强水生态空间管控,提升水旱灾害应急处置能力,确保黄河沿岸安全”,“沿黄河省区要落实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随着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日臻成熟,数字化正成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方式、治理过程、治理策略发生系统性变革和功能性升级的关键性力量。认识数字时代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时与势,把握数字技术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的新引擎新机遇,着力构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数字化治理机制,对促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效能的整体跃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树立数字化理念,打造治理方式智能化新高地。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为流域生态环境数字化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可从两个方面协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数字化转型。一方面,常态化开展数字化相关培训,引导治理主体充分认识到数字化治理是破解黄河治理复杂难题、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的有效方式,推动其树立开放、创新的数字化治理理念,着力提升治理主体数字化治理能力,突破传统治理思维惯性束缚,成为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数字化转型的生力军,主动牵头推进治理方式智能化的有效开展,取得更大治理效能;另一方面,把数字化治理意识、治理能力作为评价和考核治理主体的重要指标,以更大力度推动治理主体在具体实践中积极寻求和主动探索数字技术与环境治理融合的科学方法,实现治理方式从经验治理向科学治理跨越式转变,进而以更加智慧、高效的方式有效破解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遗留的历史问题和现实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升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效率,把黄河流域打造成为治理方式智能化的新高地。

汇聚数字化资源,构筑治理决策科学化新根基。事实证明,畅通无阻、高效汇聚的数据是治理决策科学化的关键要素,科学决策是治理效能整体提升的关键环节。然而,从当前来看,因各流域各部门沟通不畅、数据多源异构、数据共享标准不明确等,全覆盖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数据尚未形成,治理数据较为散乱,治理数据孤岛现象仍然存在。因此,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互联互通优势,全力拓宽不同流域、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持续畅通不同层级治理数据高效汇聚和共享应用的通道,运用数字技术全方位搜集和整合条块分割的生态环境数据;科学统筹数据要素的标准体系建设,统一规划跨流域、跨层级数据共享的传输通道,打破开发利用和汇聚融合的壁垒,推动形成覆盖范围广、数据类型全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数据,构筑起治理决策科学化新根基,实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向数据驱动转变,用数据的贯通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制定出科学性和操作性强的治理方案,把数字化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治理效能。

升级数字化平台,培育治理主体协同新动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难度大、复杂性高的系统工程,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这就决定了不同流域治理主体需要联防联治、协同发力。然而,当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尚未完全跳出各自为政、多头分割的管理方式。因此,要着力推进数字化平台的系统升级,构筑起跨流域、跨部门、跨层级的协同治理平台。一方面,以数字化平台为依托加快构建一体化联动共治的跨流域治理体系,建立健全各流域常态化信息沟通和共享机制,加强沿黄九省(区)的信息互通和交流协作,引导各流域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各尽其能、运行高效的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结构,协同攻克治理过程中遇到的堵点难点问题,以强大的治理合力有效破解分头管理问题;另一方面,以数字化平台为牵引,不断拓展不同治理主体参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方式和渠道,激发起全社会协同共治流域生态环境的强大动力,使各方在环境治理过程中群策群力、协同发力,实现政府、企业、社会、个体之间的有效互动和优势互补,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新格局。

开展数字化监管,开创治理过程动态化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尽管黄河多年没出大的问题,但黄河水害隐患还像一把利剑悬在头上,丝毫不能放松警惕。”唯有实时监测流域内的重点区域,并精准识别和迅速处置流域内生态系统中的突出问题,才能始终确保伏秋大汛黄河岁岁安澜。因此,要统筹推进跨流域、全链条的数字化监管,依托数字孪生、卫星遥感监测等数字技术的实时监测和动态评估优势,开展全方位、全天候、全要素的监测感知和预警预报,动态监测水灾害、精准预测水灾害,及时追踪污染源,科学治理污染源。与此同时,运用数字技术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等各生态要素面临的风险因子进行可视化呈现和深度化分析,帮助治理主体更加精准敏锐地识别治理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发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中的苗头性和潜在性问题,从而增强重大风险的综合研判、科学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最大程度减少人为监测误差,有效提升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风险防治的韧性,用更多更好的数字化治理成果惠及沿黄人民。

推进数字化管理,实现治理模式系统化新突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本身是一个上下游相互作用、流域内外唇齿相依、左右岸相融共生的整体,各生态要素是紧密相连的,各生态要素的平衡关乎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为此,应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聚势赋能优势,竭力构建智慧高效的数字化管理体系,推进治理模式从漫灌式的局部治理向精准式的系统治理转变,实现治理模式系统化新突破。具体而言,通过数字技术的智能化采集和集成化处理,对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各要素的治理情况以及各流域治理的具体情况进行清单化和网格化管理,紧密结合不同流域各生态要素治理的现实情况综合施治,有效维持生态系统各生命机体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此外,运用数字化统一管理各流域的治理情况,推进各流域生态环境区域差异性和生态环境系统关联性的有机整合,实现上中下游生态空间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从根本上改变黄河“善淤、善决、善徙”的河情,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