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要闻>

唱好绿色低碳发展“大合唱”

2024-10-16 08:51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用好包括碳账户在内的创新机制和实践,让群众得实惠、享便利,自觉参与绿色低碳发展

在外卖平台点餐选择“无需餐具”,可显示减碳数量,并获得相应积分;骑单车出行,碳减排量也可计入账户,达到一定条件后可兑换绿色出行福利……如今,在一系列激励措施推动下,绿色产品、绿色服务正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

提到实现“双碳”目标,许多人想到的往往是生产领域如何减少碳排放。节能降碳不是政府和企业的“二人转”,而是全民“大合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绿色低碳消费,鼓励绿色出行,开展绿色低碳社会行动示范创建,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生态环保意识。”中国科学院的一份报告显示,居民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占总量的53%。如何激发内生动力、让14亿多人更好践行绿色低碳理念,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通过建立个人碳账户,方便公众在节能减碳过程中既付出努力又得到实惠,有利于调动各方参与积极性。当前,我国一些地方政府、网络平台、金融机构等,相继开展了碳账户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北京“绿色生活季”、黑龙江哈尔滨“碳惠冰城”、广东深圳“低碳星球”等小程序。这些平台具备为个人用户开立碳账户的功能,并围绕账户开发了一系列便民服务和公益活动,成为撬动居民参与绿色低碳发展的支点。但也应当看到,目前我国碳账户建设存在明显短板。比如,碳计量、碳核算缺乏统一标准,不同碳账户之间缺乏互联互通机制,数据安全有待加强。这也导致很多碳账户利用率不高,无法拓展新的功能和应用场景。

更好发挥碳账户的作用,可以通过加强数据联通、运用信用体系赋能等方式,让碳账户深度融入日常生活。比如,四川泸州的“绿芽积分”微信小程序,打通微信运动和公交、银行等多个平台,使步行、乘坐公共交通、绿色金融等方面的低碳行为被实时采集、集中储存和快速分析,折算出相应碳减排量。碳减排量越多,获得的积分越高,居民可用积分在平台上兑换礼券或商品,方便、实惠、快捷。再比如,还可以将碳账户与信用账户关联起来。无论个人还是企业,只要参与绿色低碳发展的行动,相应的碳减排量便能折算成信用分。信用分越高,个人或企业就能享受更多公共服务、金融服务。一系列举措,就是为了让碳账户与日常生产生活真正联系起来,给大家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低碳生活是我们守护家园的有效方式。共筑绿色家园,需要起而行之、同向发力。用好包括碳账户在内的创新机制和实践,让群众得实惠、享便利,自觉参与绿色低碳发展,必将汇聚起节能降碳的强大合力,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