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要闻>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耕范例

2024-10-15 09:10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来到宽城,听闻最多的,当属这里自古有生、而今遍植的板栗树,以及当地围绕板栗农耕劳作,世代赓续的传统板栗栽培系统。

宽城满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燕山山脉东南端。这里的传统板栗栽培系统,是千百年来当地民众适应特殊生态环境,融汇生活方式、生产技术、生态景观与地域文化不断演化而成。其功能不仅表现在提供板栗果及附属产品,还具有重要的生态、文化和科研价值,是冀北燕山山地板栗栽培系统的生动缩影。

2014年5月,该系统被认定为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6年,列入我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23年11月,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传统的山地复合栽培体系,对全球山地生态农业建设具有示范作用,独特的农耕文化传承模式,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借鉴。

种植栽培历史之“久”

我国有悠久的板栗种植历史,早在四千多年前就已进行板栗栽培。西汉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就有“燕、秦千树栗……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的明确记载。《苏秦传》中有“秦说燕文侯曰: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细作,而足于枣栗矣,此所谓天府也”之说。西晋陆机为《诗经》作注也说:“栗,五方皆有,惟渔阳范阳生者甜美味长,地方不及也。”以上记载中的“北”“燕”之地,主要指现在宽城所在的燕山地区。以上记载也证明了宽城是我国板栗栽培技术的重要起源地。板栗抗旱能力强,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小,又因其树木坚硬,被当地人称为“铁杆庄稼”。

自元代建宽河驿后,就有商贩将宽城板栗运销唐山转天津出口。清康熙四十五年,康熙皇帝途经宽河城,食板栗后赞曰:“天下美味也”。清代以后,种栗、食栗、用栗逐渐成为时尚。每到板栗花期季节,人们都拾栗花打成绳,进入夏秋季节,家家户户点燃花香,用以驱赶蚊虫和祛瘟。20世纪70年代末期,板栗已成为当地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1977年,宽城向日本出售板栗363.28吨。1979年,宽城县委第二次确定农业生产发展方针:以林果为主,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现在,宽城板栗种植面积72万亩,栗树总量达2600万株,是全国唯一的“有机食品原料板栗标准化生产基地”。2003年,“宽城板栗”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证书。目前,宽城板栗已远销日、美、加、韩等26个国家和地区。

自然生态环境之“和”

宽城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型燕山山地气候,平均海拔300米—500米,为冷凉地区。全年无霜期139—175天,年平均气温8.6°C,最低气温-23℃,最高气温39℃,昼夜温差达12℃以上。年日照大于2877小时,年降雨量约为748毫米,地下水储量为2.3亿立方米。全县耕地总面积16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5.46%。土壤有亚高山土、棕壤、褐土、草甸土四个类型。土壤pH值6.5—7.8,平均有机质含量1.1%—2.93%。

宽城生态环境优良,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和好于Ⅱ级天数为330天。宽城属滦河流域,滦河发源于丰宁县,由北向南流经宽城西部,境内全长36千米。县内有三条常年河:瀑河、长河、青龙河,年平均径流量为3.07亿立方米,总流域面积66452.1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34%。全县河流水质全部达标。全县有林地面积为19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6.09%。2013年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

宽城的自然条件有利于板栗种植生产,主要有三个原因:光照资源丰富,受光时间长;雨热同季,夏季雨量充沛,有利于各种农作物生长;秋季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粮食作物及果树品质较好。

复合生态系统之“效”

宽城境内地形复杂,山地面积广阔,林果业是农业主要经济来源。其中,板栗种植收入占全县农业收入80%左右,板栗种植是当地主要特色农业产业。林农复合农业是当地农业的突出特点,如在坡地修筑梯田栽种板栗,林下栽种甘薯、窝瓜、大豆、大葱等作物,既利于水土保持又是对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在山麓山谷地形平坦的地区,实行林粮间作,如板栗-大豆间作、板栗-玉米间作、板栗-谷子间作、板栗-红豆间作等。板栗树干和根部在较长的阴雨天气状况下,还会生长出一种特有的菌类——栗蘑(学名灰树花)。当地农民根据这一情况,搭建大棚模拟栗蘑生长条件,收集板栗树枯枝落叶,将其磨碎在林下培育栗蘑。此外,一些农民还在板栗林下从事养殖活动,如在林下养鸡、养鸭。

宽城板栗林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物种多样性。据调查,当地板栗有324个单系,目前主要种植的本土品种有6个,引进的板栗种有39个。另外,由于板栗林的郁闭度较低,而且人们在每年冬季春初要进行板栗修剪,使板栗林下可以获得较充足的光照,林下适合多种粮食作物、蔬菜瓜果作物以及各种野生植物的生长,所以在林间会形成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宽城板栗栽植体系具有明显的养分循环作用,能使板栗园的土壤肥力能够得以维持,很多百年以上的板栗园至今仍能维持较高的产量。通过林下种植栗蘑,充分利用板栗树裁剪下的树枝,而栗蘑栽培的基质又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促进板栗树的生长。此外,林下养殖的家禽减少了板栗树病虫害发生,家禽粪便又为板栗树提供了有机肥,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了生态环境污染,实现了资源可持续利用。

经济社会效益之“厚”

板栗是宽城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由于大多数板栗树由不同的农户管理,不能实行统一管理,因此板栗的经济效益尚未得到完全发挥。为进一步提高板栗管理水平,提高农户经济收益,当地政府大力推广“公司+农户+基地”产业模式,由公司统一制定生产技术规程、统一管理、统一收购,明显提高了板栗生产管理水平和产量,也使农民经济收入有了明显提升。全县板栗已实现年产4.3万吨,年销售收入8亿多元,栗农人均增收3500元。同时,为了进一步促进板栗产业发展,宽城提出“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镇支持农村,打造塌山、桲罗台、碾子峪、峪耳崖、大地、铧尖板栗产业带”,引导农民发展农家游,兴办家庭农场、家庭果场、家庭果园,并对果农进行补贴。这些政策促进了板栗产业发展,同时也使农村配套道路、供水、排水、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改善。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的保护与利用,还带动了全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2014年以来,全县接待农家游、乡村游、赏栗花等游客人数增加50多万人次,增加旅游收入2亿元;通过板栗栽培为大部分农民提供经济来源,栗农有了稳定的收入,特别是库区移民通过板栗栽培发家致富后,移民生活稳定。同时,还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6.09%,位居全省第四位。

宽城县委书记张成表示,围绕板栗这一全县头号特色农业产业,宽城要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产业化发展与乡村振兴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深耕全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坚守生态底线,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坚定不移地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样板。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