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生态建设 助乡村振兴——陕西富平的治水之路
6月的陕西骄阳似火。渭南市富平县石川河生态公园里绿树成荫,随处可见的绿茵令人心旷神怡。河水缓缓流淌,清澈的水面上,荷花随风摇曳。
石川河生态公园是富平县绿色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曾经,地处渭北半干旱区的富平县,因水资源匮乏,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
新时代,富平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坚持以治水为牵引,推进“山水林田塬城村”一体化建设,以水润城、以水兴产、以水聚人,实现了从缺水少绿到水清岸绿、从荒山秃岭到草木葱茏的华丽变身。
节水优先
河流重现生机
石川河是富平人心目中的“母亲河”,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农业灌溉,上游建起了水库,让本就是季节性河流的石川河流入富平的水量骤减。加上采石挖沙、垃圾倾倒、污水排放,石川河一度满目疮痍。与石川河并称富平县“两河”的温泉河也曾一度干涸,荒草丛生。
从“十二五”开始,富平县将“两河”治理纳入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2014年,富平开始了一场对“两河”的抢救性保卫战。
中水也被称为“再生水”,是城市污水、废水经净化处理后达到国家标准的非饮用水。“当时,为解决石川河‘有河无水’的问题,我们把城市污水处理厂布局在石川河河畔,将中水注入河中,通过水生植物多次净化,最终形成水资源循环再利用。”富平县水务局副局长张西强介绍。经过多年治理,石川河重新恢复了生机,石川河国家湿地公园也于2020年底获评国家级湿地公园。
在大唐富平热电有限公司的集中控制室内,一块约18米长的大屏上动态显示着厂区机器运行的数据。该公司总经理何昭林介绍,公司生产用水全部采用再生水,“不仅如此,我们还实现了‘废水不外排’,在热电厂里产生的废水,通过工业废水系统、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等,实现废水全部回收再利用,最大程度减少水资源浪费”。
“节水优先”深深地刻在了富平人的意识里。数据显示,2023年富平中水利用总量达571.47万立方米。同时,石川河生态基流补偿机制也让一部分水资源从周边水库和灌区涌入,让石川河这一季节之河成为长流之河。如今,石川河和温泉河南北呼应,共同构成了富平县城区两大生态绿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化为生动实践。
空间均衡
破解缺水难题
“节流”更要“开源”。富平县水务局总工程师陈锡伟介绍,富平境内无可饮用地表水源,城乡供水主要依靠地下水源。1996年前,富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70立方米,属于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县,且大部分区域地下水中盐、氟含量超标。“宁给一个馍,不给一碗水”是当时富平缺水的真实写照。近年来,为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富平实施“引黑河水入富”工程。2022年,“引黑河水入富”工程正式通水,彻底改写了富平单一饮用地下水的历史,主城区用水全面实现“双水源、双供水、双保障”。
“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那会儿都得靠村里挖的深水井,每天凌晨四五点钟,就要挑着水桶去打水,生怕晚一点就吃不到干净水。”家住富平县瑞宁小区的李东升打开家中的水龙头,盛了一碗水,“看,这就是引来的黑河水!这水烧开了没有水垢,比原来的好喝多了!”李东升至今还清晰地记得通水那天的情景:“黑河的水引过来了,村里都很激动,大家都想尝尝黑河水的味道,回味很甜!”
近年来,富平县先后建成南塬、北塬2座水厂,将城区自来水厂的饮用水统筹管理,供向农村缺水地区的居民,建成农村跨镇联村集中供水工程13处,覆盖农村供水总人口达98.35%,位居全省第一。自此,富平饮用水彻底完成了从水硬、水涩、水垢大到水软、水甜、水垢小的华丽蝶变。
“一座城有水就有了灵性,如今,富平不仅水质、土壤、气候明显向好,许多野生鸟类也前来迁徙歇脚。”富平鸟类摄影爱好者赵忠社告诉记者。
系统治理
促进绿色转型
曾经,干旱缺水导致富平的产业基础十分薄弱。如今,随着治水的系统推进,富平的“水经济”呈现出勃勃生机。
在富平县庄里试验区杨家村的新农人柿园内,包装精致的柿饼、柿汁、柿酒、柿盆景等柿产品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富平县庄里镇杨家村党总支书记乔彬彬介绍,作为世界闻名的柿子优生区,近年来,富平县紧紧围绕柿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扩大产业规模,产品远销海外,全产业链产值达65亿元。
柿子产业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富平对坡耕地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自2010年起,富平通过‘坡改梯’、营造水保林等方式拦截雨水、涵养土地,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而且每亩地粮食产量增加50至200公斤,取得良好效益。”陕西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副处长李长保介绍,“富平的治水方案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也进一步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绿色转型,有力带动了农民增产增收。”
高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取得的成效肉眼可见,曾经荒芜的坡地,如今已是绿树成荫,富平的柿子产品、奶山羊产业发展也全面提速。此外,通过水源涵养,富平全县的地下水水位近年来也有了较快的回升。
数据显示,10余年来,富平县共修建水平梯田4.5万余亩,营造水保林12.9万余亩,栽植经济林4.5万余亩,实施保土耕作30万余亩,封禁治理24万余亩,矿山修复治理5400余亩……完整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正在形成。
“在治水过程中,我们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价值‘五水协同’,培育‘治水+城市’和‘治水+产业’模式,做好水生态价值转换文章,走生态富民之路。”富平县副县长张增选说。
因水而美、因水而兴。如今,这条以“治水”促生态建设、助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子,在富平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