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要闻>

中德绿色合作再进一步

2024-09-26 09:0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6月22日,中德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对话合作机制首次高级别对话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德国联邦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部长哈贝克以及中德双方10多个部门代表参加。“首次高级别对话”达成了怎样的成果?记者进行了采访。

在中欧当前出现贸易摩擦的背景下,这次对话的基调很受关注。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表示,本次对话旨在落实两国领导人就加强中德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对话合作重要共识,扎实推进政策交流和务实合作。

从当天情况看,达成的5项成果充分体现了“合作”这一关键词:双方在机制框架下启动绿色转型中德省州合作,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德国相关部门分别达成中德能效工作组2024年工作计划及《落实〈中德循环经济和资源效率对话行动计划〉的近期活动要点》,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德国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成立中德工业减碳工作组,国家节能中心和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启动中德重点领域能效提升示范项目合作。

对于中德来说,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合作并非刚起步。1994年,双方就已签署过《环境保护合作协定》,此后一直在推进更多合作,如碳排放核查试点、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和碳市场机制等领域合作,在中德能效合作框架下实施中德城镇化节能示范项目等。

正是通过相关合作,中德双方发展在多个方面从中受益。自2016年开始,中德两国合作实施重点用能单位节能诊断示范项目,累计为水泥、陶瓷、造纸等行业企业提出能效改进措施97项,每年可实现节能约16.93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4.02万吨。实施中德能效网络小组项目,在中国江苏太仓中德产业园10余家中德企业组建能效网络小组,合作挖掘节能潜力,5年内实现节能4000万千瓦时。会上,不少代表认为中德双方在绿色合作方面已经取得明显成效,未来还有广阔空间,而且这不止于中德之间,中欧双方亦是如此。

推进绿色合作需要依托本国发展。记者注意到,在本次启动的绿色转型中德省州合作中,中方参与合作的分别是江苏省、四川省。从地理位置上看,这两个省分别位于中国东部和西部;从绿色发展情况看,二者在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清洁能源等方面各有优势,表现不俗。而这两个省的发展背后,正是这些年中国在全国范围大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成果——

构建全球最系统完备的碳减排顶层设计和政策体系。国家层面出台了做好“双碳”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两个顶层设计文件,进行全面系统部署。各部门制定了12个分领域分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以及科技、财政、金融、标准、消费等18个支撑保障方案。全部31个省份都出台了本地区碳达峰实施方案。

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全球最大、发展速度全球最快。截至2024年3月底,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到15.85亿千瓦,占全国总装机的52.9%,约占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的40%。

实现全球最快的新能源汽车普及。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保有量达到2041万辆,占全球一半以上。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2023年已超过31%,2024年5月达到39.5%,在主要经济体中位居第一。

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全球前5家风电整机企业中有4家中国企业、10大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里有6家中国企业,光伏组件产量连续16年位居世界首位,提供了全球70%的光伏组件和60%的风电装备。

一组组数据让世界清楚看到:近年来,中国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显著,在推进自身绿色转型的同时,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积极贡献。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承诺用3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所用时间全球最短、碳排放强度降幅全球最大,这样的决心和力度是前所未有的。

“中国在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成就令人瞩目。”在当天活动上,多位德方代表表示,愿与中方一道加强合作,在可再生能源消纳、智能电网发展、零碳低碳产品生产等具体领域进一步探索合作空间,将中德绿色合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