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要闻>

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2024-09-12 09:06

来源:中国经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6月17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今年的国际主题是“为了土地联合起来:我们的遗产、我们的未来”,我国的主题为“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荒漠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重大生态问题。当今世界,荒漠化涉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亿人口。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防治事业的重要推动者、引领者。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已经连续4个监测期保持“双缩减”,首次实现所有调查省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双逆转”。《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称赞,世界荒漠化防治看中国。

多年来,我国相继实施了“三北”工程、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防沙治沙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健全,绿色惠民成效显著,走出了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国情地情的中国特色防沙治沙道路。

尤其是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标志性工程“三北”工程的实施,通过无数林业人的不懈奋斗,创造了三北地区“荒山披锦绣,沙漠变绿洲”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

截至目前,“三北”工程区累计完成造林4.8亿亩,治理退化草原12.8亿亩,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5.05%提高到13.84%,退化草原面积由2004年的85%降低到70%左右,重点治理区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涌现了王有德、石光银、牛玉琴、八步沙“六老汉”、“六女上坝”等一批造林治沙英雄、时代楷模,培育了河北塞罕坝、山西右玉、新疆柯柯牙等一批绿色治理典型,培育形成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三北精神”。不仅央企深入参与,而且中国绿化基金会、蚂蚁森林、恒益之林等民间组织也在助力荒漠化治理和防沙治沙工作中贡献着力量。

一系列举措使“三北”地区实现了由绿变美、由美而富的华丽转变,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生动案例在三北大地不断涌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统计显示,40余年来,“三北”工程区经济林干鲜果品年产量从不足200万吨提高到4800万吨,年总产值达1200亿元,1500多万人依靠特色林果业实现稳定脱贫,治沙又致富的“双赢”路越走越宽广。

“三北”工程区面积占我国陆域国土的近一半,工程区分布有东北平原、河套灌区、河西走廊、新疆绿洲等农产品主产区,是“向森林要食物、向草原要食物”和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资源的重要基地。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将进一步擦亮防沙治沙的中国名片,为推动全球荒漠化防治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但值得注意的是,“三北”工程建设还面临着林草湿荒生态系统综合性不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要素统筹性不够、各部门间协同性不足等诸多问题,亟需破题攻坚。2023年,“三北”工程攻坚战全面启动以来,国家林草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坚持系统观念,精心布局一批综合治理项目。“三北”各地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统筹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保护修复,分区分类施策,灵活制定技术路线,合理确定目标和任务。

“生态治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70多年来,我国一代代治沙人接力前行,诠释“三北精神”的真谛。“林草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当前,我国防沙治沙工作进入到滚石上山、攻坚克难的关键期,也是推动“三北”工程高质量发展、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的攻坚期。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这场攻坚战必将顺利实现。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