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要闻>

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强度降低超八成

2024-09-03 09:09

来源:科技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全球减碳目标的共同实现,要靠各国携手共进。评估不同消费主体引发的碳排放动态,更有利于明晰生产者与消费者碳排放责任归属。近日,中国科学院发布《消费端碳排放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研究报告》)。《研究报告》显示,1990—2019年间,主要发达国家消费端碳排放普遍高于生产端碳排放,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强度降低超八成。

《研究报告》评估了主要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等不同消费主体引发的碳排放动态,刻画了经济活动中的碳足迹,为全球减排和气候变化治理提供科学支撑。当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消费端碳排放差异显著,专家呼吁统筹生产端和消费端,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核算体系,更科学地分配全球减碳责任。

碳排放核算是国际气候履约的重要依据,是国际碳定价的重要基础。碳核算方法基于不同的排放视角,主要分为生产端和消费端两类。“生产和消费是经济活动的两个方面,消费端碳核算除考虑生产过程的碳排放以外,还包括运输、使用、处置和回收以及贸易活动等各个环节,因此更为科学全面。”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魏伟研究员说。

《研究报告》指出,1990—2019年间,主要发达国家消费端碳排放普遍高于生产端碳排放,主要发展中国家则与之相反。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非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地区生产端碳排放始终大于消费端碳排放,差值从1990年的14.7亿吨逐渐扩大到2019年的41.7亿吨。

《研究报告》还显示,1990—2019年间,中国消费端碳排放长期低于生产端碳排放,生产端和消费端碳排放差值由1990年的7.0亿吨增加到2019年的18.0亿吨。

1990—2019年间,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强度降低了83.3%,为全球提供更多的绿色低碳产品。2021年,中国因钢铁原材料产品贸易为其他国家承担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达1.0亿吨,因光伏产品贸易为其他国家承担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达2.5亿吨。

《研究报告》建议,进一步加强消费端核算方法学研究,扩展研究产品的覆盖度,构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全口径碳核算技术体系,以期获得更加深入、精确和全面的核算结果,更好地为全球减排和气候变化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此外,全球要切实践行共同但有区别的减碳责任,加强南北合作,推动全球技术进步,共同应对人类挑战。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