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要闻>

“海岸卫士”红树林复绿新生

2024-07-26 09:28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漫步在福建厦门环东海域的下潭尾红树林公园,大片红树林郁郁葱葱,颇为壮观,犹如一块块翡翠镶嵌在海中,其间白鹭在飞舞嬉戏,生机盎然。

这里是厦门面积最大的人工红树林。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陆交汇地带,是以红树植物作为主体的一种植物群落,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被称为“海岸卫士”。

下潭尾红树林公园位于厦门环东海域东北角、同安湾湾顶,海水与淡水相交汇处,为红树林的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由于过去饱受围垦、无序的水产养殖等影响,湾区内荒滩杂乱,河水和海水污染严重,对海域生态环境变化十分敏感的原生红树林一度消失殆尽。

从2005年开始,厦门实施了一系列红树林生态修复项目,委托“中国红树林之父”、厦门大学林鹏院士带领的厦大红树林科研团队,成功培育种植了约5公顷实验林。

基于实验林的成功经验,厦门分两期实施下潭尾红树林生态修复。一期通过退养清滩、水道清淤、围堰造滩、红树种植等举措,修复红树林44公顷,主要树种包括秋茄、桐花、木榄等;二期新增种植红树林36公顷,主要树种包括桐花、秋茄、木榄、红海榄等。

“过去,有人来海边,都会被海水的臭味熏走。”作为下潭尾生态之变的亲历者,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副教授杨盛昌感慨地说,经过十余年科学恢复种植,在全球红树林加速消失的大趋势下,下潭尾的大片红树林复绿重生,水鸟鱼蟹纷至沓来。

“保护红树林景观,其实是保护了里面的生物多样性。”杨盛昌说,得到保护的红树林成为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修复生态功能,提高生物多样性,给鱼虾蟹及鸟类一个活动、栖息、觅食的空间。

数据显示,通过生态修复,公园内的鱼类、贝类、虾蟹类和多毛类均显著增加,生物量分别较公园建设前提高2.99倍、4.76倍、1.19倍和2.8倍。

“下潭尾生态修复工作的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尊重自然。”厦门市海洋发展局项目建设负责人余炎烽说,红树林修复不是光种树,而是以当地整体的生态系统修复为目标,宜林则林、宜滩则滩,尽可能地保留当地自然风貌。

越来越多的厦门市民得以畅享“生态红利”。下潭尾红树林公园这个过去“大家不愿意来”的地方,如今成为市民休闲的网红打卡点和厦门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年接待人数超150万人次。公园顺势推出全国首个红树林生态科普数字实景剧本游,吸引公众尤其是年轻人共赏红树林生态之美。

厦门市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3年底,厦门全市已成规模的红树林共有173.9公顷,分布在筼筜湖、鳌冠海域、环东海域等地。这些“海岸卫士”让厦门这座“海上花园”更加亮丽。

下潭尾红树林的新生,是我国大力推进红树林保护修复工作的缩影。自然资源部数据显示,全国红树林面积已增至2.92万公顷,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长的国家之一。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