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社会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网艺云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要闻>

四川重庆携手打造“六江”生态廊道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2024-03-01 09:28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六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2022—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近期印发。规划区范围主要包括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长江干流、嘉陵江干流、乌江干流、岷江干流、涪江干流、沱江干流的沿线乡镇(街道),涉及总面积约3.51万平方公里,《规划》是川渝两地开展生态共保、生态共建、生态共享的重要依据和空间指引。

位于长江上游的川渝地区,山岭相连、水脉相通、生态相系。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构建以长江、嘉陵江、乌江、岷江、沱江、涪江为主体,其他支流、湖泊、水库、渠系为支撑的绿色生态廊道。”四川省自然资源厅、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共同编制《规划》,开展跨省域、跨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扈万泰介绍,《规划》以保障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体目标,到2030年,区域协作机制更加完善,“六江”生态廊道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到2035年,生态“共保、共建、共享”格局全面形成。“六江”生态廊道成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重点保护带、长江上游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带、巴山蜀水生态人文魅力展示带。

强化生态共保,守住廊道生态安全底线。生态保护区面积10711平方公里,占整个“六江”生态廊道面积的30.5%,是生态本底优良、物种资源丰富,对维护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和生物多样性起到关键作用的区域。强化重要生态空间和重要资源保护,建立涵盖江心绿岛、河流湿地、峡谷、大中型水库、珍稀动植物等5大类共180处重要生态资源保护名录。建立和完善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持续推进生态补偿规章制度建设,探索制定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推进生态共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生态修复区面积5358平方公里、占比15.3%,是生态系统结构退化、服务功能受损的区域,开展生态修复,着力于构建跨区域协同的“生态共建”机制。通过对川渝两地跨区域、跨流域生态问题开展联合攻关,区分问题的紧迫性、严重性,确定修复次序,有序安排工程项目,实现源头控制、过程阻断、末端治理。突出生态廊道“带状”空间分布特性,分流域明确生态廊道建设目标及任务,显著改善流域人水关系,全面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质量。

促进生态共享,增进人民群众福祉。生态合理利用区面积19050平方公里、占比54.2%。通过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统筹城市更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等工作,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逐步建立自然生态、产业生态、文化生态、生活生态、公共生态、运营生态协调统一的廊道生态体系。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集群,推动安全天然食品、竹木产品、道地药材、矿泉水、天然纤维等特色生态产品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培育巴蜀地域特色生态产品知名品牌和地理标志,打造乌江百里画廊等文旅精品路线,探索三峡绿色发展新模式。

“‘六江’生态廊道建设是跨省域、跨流域的一体化保护修复工作。”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徐志文说,综合考虑生态系统整体性和自然地理单元完整性,破除行政界线和部门分割,以流域为规划基础,在充分识别流域重要生态问题的基础上,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湿则湿”的原则,协同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水陆地,分流域明确生态廊道建设主攻方向,科学合理确定保护修复措施、工程实施范围和规模,系统推进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