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社会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网艺云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要闻>

“风光+”技术将推动风光能源高质量发展

2024-01-19 08:51

来源:中国经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9日讯(记者 魏金金)随着双碳进程加速推进,“十四五”期间我国风光大基地项目发展高歌猛进。1月8日,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发布了《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风光技术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召集人,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助理、环境学院教授鲁玺介绍,报告主要聚焦于分析中国风电产业链的风险和挑战,识别风光发电的新机遇和新的发展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风光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图。

报告指出,自2005年以来,随着我国风电、光伏技术装备水平的不断加强,风电、太阳能发电的装机规模不断扩大,在电力结构中的装机与发电比重逐步提高,发展成效显著。未来我国风、光发电预计将持续大规模发展,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报告强调了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和制造领域的关键地位,详细梳理了风电技术、光伏技术和光热技术的发展概况、关键技术与产业链发展现状和趋势,介绍了“风光+”技术的发展模式及示范案例,并提出政策发展建议。

其中,在风电技术方面,报告认为,未来十年风电机组的大型化、轻量化,以及海上风电项目逐步向深远海延伸,将对风电的研发、制造、安装、运营、维护及相关设备提出更高的要求。就风电技术和产业链发展,报告提出,要提高基础制造工艺水平和材料制造水平,加强国产品牌替代应用;提升风电电子芯片基础设计和制造工艺,进一步推进风电的智能化;支持、推动风电行业公共验证平台建设;开发新工艺、研发新材料,促使产业本身走向零碳时代;鼓励推动“风电+多产业”融合的发电模式。

在光伏技术方面,未来十年,光伏的大型化轻薄化发展,多种电池技术并存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在现有技术体系下,就如何进一步推进我国光伏产业链的良性发展,报告提出了五条建议,一是加快产业创新,实现全产业链绿色发展,二是优化和完善技术标准体系,三是推动光伏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四是加强检测评价能力建设,建立行业信息共享平台,五是鼓励“光伏+多产业”融合模式的发展。

在光热技术方面,为推动光热技术在中国的商业化应用,报告提出,建议给予光热发电稳定的电价政策,推动光热发电装机进一步发展,扩大光热发电的专项资金支持,推动光热发电新技术研发和新技术示范工程建设,拓宽国际合作渠道,吸引更多国际投资和技术合作,鼓励“光热+多种电源”融合发展模式。

报告指出,“风光+”技术的出现将推动风光能源的高质量发展,催生出更加强大和可持续的能源体系。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的相互协同作用,将不仅使可再生能源发展更为多样化,而且有助于提高其整体稳定性与可靠性。

报告站在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节点,提出了风光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随着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愈发频繁,高比例风光发电的电力系统如何应对其影响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大规模风光发展如何保证不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都是当今亟需研究的焦点问题。

报告指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跨学科合作,发展更智能、更适应未来气候变化的风光能源系统,包括更可靠的预测技术,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电力系统要从硬件角度对电网和发电设施进行改造和优化,加强极端天气监测预报和预警及应对措施,提升极端天气下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做好极端天气下电网事故预案和应急处置,促进各种能源的协同发展,建立能源系统的区域互联。同时,从风光用地的规划与科学供给、建立生态友好选址平台、科学评估风光项目与生态修复协同增效的可行性、推动风光电站园区化管理模式、降低风光项目的非技术成本等方面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当地生态的影响,确保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性。

报告进一步提到,在碳中和目标下,未来中国风能、太阳能发展可能会经历三个阶段,主要包括2024~2030年风光高速多元发展阶段;2031~2050年风光高效协同发展阶段;2051~2060年是风光成熟稳定发展阶段,届时风光发电有望完全融入新型电力系统中,成为电力系统电源主体,并实现高效稳定利用与跨区域输送,“风光+”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与新业态的市场与技术成熟并广泛应用,全面实现风光产业链零碳绿色发展和退役材料的循环利用,全面实现风光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