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0万亩科尔沁沙地待治理 这“硬骨头”怎么“啃”?冯玉臻代表献策

发布时间:2021-03-05 14:55:4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王金梅  |  责任编辑:杨霄霄
关键词:冯玉臻,科尔沁沙地

中国网3月5日讯(记者 王金梅)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指引下,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成果显著。作为全国最大的沙地——科尔沁沙地经全国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认定:达到了“生态状况恶化整体稳定遏制,重点治理区域全面好转”的局面。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摄影:新华社记者 李响)

科尔沁沙地横跨内蒙古、吉林、辽宁三省区,是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向内蒙古高原过渡地带,总面积7763万亩,其中内蒙古通辽市境内4199万亩,占科尔沁沙地总面积的54%,经过多年努力,已有5500万亩得到初步治理,其中通辽市治理3000万亩,森林面积达到2138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62.1%,已形成450万吨/年固碳能力,相当于吸收173万吨标煤释放的二氧化碳量。


通辽科左后旗努古斯台嘎查周边科尔沁沙地治理情况(摄影:新华社记者 彭源)

目前科尔沁沙地尚有2200万亩待治理,其中通辽市境内有1200万亩。这块“硬骨头”怎么“啃”?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通辽市委书记冯玉臻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建议:将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列为国家生态保护建设重点专项工程,建立长期有效的投入机制、投资渠道和支持政策,推动科尔沁沙地生态系统持续改善。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通辽市委书记冯玉臻参加2021年全国两会(摄影:袁永红)

冯玉臻介绍,科尔沁沙地处在我国北方生态脊梁的南麓,是典型的农田、沙地、林草地交错分布带,是京津冀和东北三省的重要生态防线,也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沙地。内蒙古的发展定位是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其中建设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是一项重要任务,如不进行沙害治理,风沙蚕食农田、埋没草场,将对粮肉生产安全造成重大影响,威胁到周边三省区30多个旗县近1000万人生计和7000万家畜生存。因此,科尔沁沙地治理成效不仅影响本地区的生态安全和发展,而且影响到华北、东北等地生态质量。

目前科尔沁沙地治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沙化土地总量仍然很大,沙区降雨量较低且时空分布不均,地表水减少,风强风长,已治理区域生态状况仍较脆弱,如不加大保护治理力度,已经取得的建设成果也有可能前功尽弃。 


随着科尔沁沙地双千万亩工程启动,广大农牧民走进荒芜的沙地植树造林,誓将黄沙变绿林(摄影:华维光)

冯玉臻认为,科尔沁沙地生态区位非常重要,生态作用不可替代,生态地位举足轻重。通过大规模的防沙治沙,使科尔沁沙地区域由沙尘暴加强区变为沙尘阻滞区,减少输沙量,将对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他算了一笔账:如果2200万亩待治理沙地全部造林种草,将年增加碳吸收约280万吨,相当于年减排107万吨标煤,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合起到重要作用。

冯玉臻建议:继续加强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力度,加大投入、加快治理,通过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推动科尔沁沙地高质量治理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2020年9月,科尔沁沙地治理工程科左后旗双百万亩集中治理区,漫山遍野的樟子松为防沙固沙筑起“绿色长城”(摄影:中国网记者 王金梅)

一是在治理资金上给予支持。科尔沁沙地将按照不同区域沙化程度,因地制宜、分区施策:轻度沙化区采取保护措施,中度沙化区采取保护和恢复措施,重度沙化区采取改建和重建措施。

其中保护和恢复措施中很重要的一项工程就是清理搬迁零散牧铺,需要安置补偿和舍饲养殖配套建设补助;改建和重建措施中,需要实施埋设沙障工程,修建防火、禁牧巡防路、看护简易房等,都需要资金。加之沙区三省区的旗县绝大多数是刚刚脱贫摘帽的地区,推进防沙治沙工作压力巨大,建议国家启动实施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专项工程,安排专项扶持资金,保证上述治理措施有效实施。

二是在节水项目上给予支持。西辽河是横穿科尔沁沙地的全国第五大河流,已经干涸20年,物种和生物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粮食和畜产品生产也受到很大制约。将科尔沁沙地列为国家专项扶持项目,优先安排项目、优先调水给西辽河流域,使科尔沁沙地生态用水得到有力保障。在引水注水同时,从国家层面将生态建设节水工程列入支持大农业节水项目政策范围内。

三是在法规制度层面给予支持。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土地使用者是建设主体,建议完善防沙治沙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对集体土地承包者不履行生态保护和修复义务的,采取收回承包权或其他有效的约束惩治措施,这样能够从法律角度保障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有人治沙、有沙让治问题。


曾经的科尔沁沙地从黄沙漫漫变成道路畅通、绿树成荫(摄影:华维光)

冯玉臻说,通过这些举措和不懈努力,我们将把科尔沁沙地全面治理好、长期保护好,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出积极贡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