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干净净迎小康 美化环境兴村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湖南样本”观察
来源:农民日报  |  作者:  |  时间:2021-03-04  |  责编:杨霄霄

“春风朝夕起,吹绿日日深。”三月的潇湘大地,好风光不只藏在青山绿水中,更呈现在一幅幅由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铺就的美丽乡村画卷里。

在永州市零陵区石岩头镇财家村,村主干道上整齐地摆放着垃圾桶,村里家家户户门前被收拾得美观清爽,条条村道被打扫得整洁干净;在衡阳市珠晖区茶山坳镇金甲村,苍蝇多、味道大的旱厕已退出历史舞台,村民都用上了无害化卫生厕所,污水得到了集中处理,还渠塘河湖一片清畅;在宁远县仁和镇冯石村,美丽的小公园取代了闲置的土砖房和脏臭的垃圾堆,成了村民健身活动的好去处。

这些村庄和谐宜人的面貌正是湖南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一个个缩影。

据了解,截至2020年底,湖南省近3年改(新)建农村户厕300万余户,新建农村公厕2000余座;全省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456万吨、已建成乡镇垃圾中转站1079座,共配备保洁员13万余名,在122个县市区建立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对生活垃圾进行治理的建制村比例达93.8%,对污水进行处理的建制村比例达到49.8%。近日,衡阳市珠晖区、岳阳市湘阴县、永州市零陵区、邵阳市新邵县等4个县区更是入选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累累硕果的背后是湖南省把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打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一仗的决心。通过抓领导责任落实、抓工作部署推动、抓试点示范引导、抓技术标准制定、抓责任部门联动、抓政策业务培训,抓群众主体参与、抓工作督导考核、抓资金投入保障,该省摸索出了一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湖南经验”。

在农村厕所改造这件“小角落里的大民生”问题上,湖南省在全国首创了“首厕过关制”还积极探索了农村改厕商业保险参与机制。其中,“首厕过关制”要求科学确定改厕模式、施工承包方式、工程监理及运维机制,建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形成一整套规范的农村改厕模式并实践于第一个厕所,经过验证可行后再全面推广。通过以首厕过关,带动每厕过关,确保正常使用并发挥粪污无害化处理功能,确保“改一个,成一个,用好一个”。

在“首厕过关制”诞生地岳阳市云溪区,云溪街道青石村村民李亚平在家中厕所完成改建后,感慨道:“一分钱也不用花,政府帮忙实施农村改厕,没有一丁点儿臭味,比原先的蹲坑茅厕好多了,真是为群众办了一件大事!”

在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这些过去的“顽疾”上,各地先后开出“良方”。其中长沙市垃圾治理、津市市垃圾治理“绿色存折”模式、武冈市和邵东县农村环卫及农村生活垃圾回收“两网融合”经验、衡阳县泉湖镇“让每口塘都有自己的清洁管家”的“塘长制”等经验还得到了全国推广。

说起“绿色存折”模式,津市市新洲镇五泉社区居民辛继英赞不绝口。这种模式发动村民上交日常生活中的可回收垃圾,变垃圾为“存折”里的积分,凭积分可换购牙刷、纸巾等日用品或兑换现金。这样从垃圾源头实行分类减量,节省了收集转运和填埋成本,也转变了村民过去堆积垃圾、焚烧垃圾的坏习惯。辛继英说,有了“绿色存折”后,垃圾少了,空气新鲜了,到处都干干净。

在村容村貌提升、村庄规划、完善和建设管护机制等事关升级农村“美丽家园”的问题上,湖南各地也因地制宜、各出奇招,涌现了邵阳市乡村清洁法治模式、益阳市家庭庭院“六个一”整治模式等经验。

其中,在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衡阳市珠晖区,通过以奖代补、宣传评比、村干部包组包巷包户、党员包自家包亲戚包邻里、农户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等方式,村民有了“既当受益者更当参与者”的意识,形成了主动维护村容村貌的良好氛围。

“环境好了,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好。”目睹村容村貌变得焕然一新、大家的生活习惯变得绿色文明,珠晖区茶山坳镇当地村民说他们对乡村振兴的未来充满期待。


#湖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86-88828000 京ICP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341号 京网文[2011]0252-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