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无废城市”建设之风打造城市新名片

发布时间:2020-12-28 14:04:13  |  来源:中国环境报  |  作者:李欣  |  责任编辑:杨霄霄
关键词:无废城市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推进至今,由来自生态环境部直属单位和国内多所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组成的第五帮扶组,与试点城市建立了现场技术指导和线上帮扶模式。

通过定期收集试点城市的帮扶需求,组织行业专家集中答疑释惑,从技术路线、产业发展、政策制定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第五帮扶组不断协助地方政府提升固体废弃物管理领域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

依托城市转型发展,实施精准帮扶

紧紧围绕试点城市的制度体系、技术体系、市场体系和监管体系建设,第五帮扶组协助徐州市、盘锦市、瑞金市三地地方政府,提升固体废弃物管理领域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

“将如此庞大的一个体系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凝练经验,背后必须要组织协调多领域的‘国家队’作技术支撑。”第五帮扶组组长、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产业发展生态环境评价部主任郭二民说。

盘锦,一座因油而建、因油而兴的石化之城。以前粗放式的开采方式,不仅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后续的生态修复也需投入大量资金。

立足盘锦实际情况,帮扶组对石油开采工艺提出改善建议,如改进钻井工艺、使用新型钻井液等,以控制减少源头产生量;采用联合处理工艺,实现分类处置,降低处置成本;探索泥浆综合利用途径,将分离出的岩屑或较稳定废泥浆作为建筑材料等。

不仅在盘锦,在同为资源枯竭转型发展城市的徐州,帮扶组也将“无废城市”试点建设任务与城市发展和规划目标协同推进。

借助徐州在采煤塌陷区生态治理上的基础优势,帮扶组建议将《黄淮海平原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技术标准》《采石宕口生态修复技术标准》等成熟的生态修复机制,纳入到“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中。“因地制宜,利用200多座煤炭开采留下的沉陷区,采用以‘挖深填浅、分层剥离、交错回填’为核心的土壤重构技术,同时将废弃渣土用于采煤沉陷区,实现了采煤沉陷破坏土地重构和‘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恢复了区域生态调节功能。”郭二民说。

聚焦城市痛点,探索资源高质化利用

“无废城市”建设旨在践行以城市发展为核心的绿色低碳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工业固体废弃物方面,帮扶组帮助徐州市在提高实际综合利用率上进行了探索。依托徐工集团,构建起了“设备回收—再制造—生产营销”的再制造产业链,并初步形成再制造产业集群。通过对废旧轮胎、液压缸、减速机等部件的再加工,实现工程机械关键零部件的高性能绿色再制造。

“一个较大的旧轮胎,通过加工再制造,再生配件可以用于中小型农业机械。”郭二民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在这一过程中,相较生产一个新的轮胎,再制造可节省能耗约60%,节省材料约70%,大气污染物排放降低80%左右。”

“以‘无废城市’带动并优化固体废物产业市场的发展环境,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到固体废弃物领域建设中,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循环型产业体系 ,激发市场活力与积极性。”郭二民说。

在农业农村废弃物方面,经帮扶组调研分析,发现瑞金市的产废特征主要集中在农业农村废弃物方面。为此,提高农业废弃物高质化资源利用率,成为建设瑞金“无废城市”的关键。

瑞金市把产业发展作为决胜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获李克强总理“点赞”的“万亩脐橙”项目品牌现已享誉国内外。依托这一特色产业,帮扶组建议探索农业农村固废、畜禽粪污有机肥项目与有机农业结合的循环种养模式。新的发展模式不仅减少了化肥使用量,丰富了土壤有机质,还提高了脐橙品质。

试点建设先行先试,让“无废”成为城市名片

“‘无废城市’建设是以城市为单位,以辖区的工厂、学校、小区等社会生活单元为细胞的一项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的工作,它是一次理念和文化建设上的提升,更是一个改善人居生活环境的契机。因此,依托城市本地基础条件与优势资源,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无废城市’,将大大提高企业和市民的参与度。”郭二民说。

帮扶组在“无废城市”建设的内容设置上提出,将瑞金本地红色旅游的资源优势与“无废城市”理念相融合,打造“无废景区”。瑞金市创新废弃矿山修复,通过引进红色实景演绎项目,将废弃矿山打造成为全新的浴血瑞金景区。

此外,帮扶组针对“无废城市”指标设置的合理性也提出了建议:“无废城市”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时间持续推进的工作,然而试点期只有两年,一些重要的制度建设需要有中长期的规划。为此,盘锦市明确了“无废城市”建设三个阶段目标,即启动期目标、建设期目标、长期目标。

“试点城市在制度、技术、市场、监管体系上所做的探索,是一个不断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同时,也为后续‘无废城市’理念在全国推广并最终实现‘无废社会’,构建了一个可借鉴、可参考的样板。”郭二民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