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染毒”地块将变成景观绿地 已完成零至两米浅层污染土的修复

发布时间:2020-05-14 09:59:34  |  来源:中国环境报  |  作者:蔡新华 丁波  |  责任编辑:杨霄霄
关键词:上海,景观,绿地,浅层污染土,土壤修复

走进上海市普陀区桃浦镇一间密闭的大型厂房,一股令人窒息的气味扑鼻而来,一台约10米高的机械设备正“大口大口”地吞吐着泥土。配合着这个“大怪物”,传送设备高效地将泥土运进送出。这是记者日前在桃浦镇603地块土壤修复工厂内看到的场面。

据了解,这个工厂是上海建工园林集团专门为桃浦603地块修建的。公司负责人苏向明向记者介绍,桃浦603地块是个很有名气的“染毒”地块,它曾是世界四大活性染料生产基地——染化八厂的所在地,土地营养流失严重,是目前上海地区污染体量最大、治理难度最高的地块。修复之后,这里将“华丽转身”,成为集城市景观绿地、甲级商务写字楼、精品商业MALL等于一体的桃浦智创城。

在施工铭牌上,记者看到,桃浦603地块面积9万平方米,最大污染深度14米,包括21万立方米污染土,含有多种污染物质,经过修复的土壤会达到一类(居住用地)用土标准。

揭开土壤修复流程的神秘面纱

记者跟随技术人员走过每个工作区域,全面了解污染土壤的修复流程。首先是“土壤修复仓”,这是一个密闭区域,被比作“负压急救室”。污染地块挖出的泥土会在这里进行第一道“手术”,即用化学药剂喷淋。随后由筛分设备进行分拨,小于60毫米的土壤颗粒会由传送带升运至自动连续型混合搅拌设备中,加入药剂高速搅拌,每小时最大处理量可达400吨。

在第二站“土壤反应大棚”中,为保证土壤与药剂充分反应,运输到此区域的土壤需停留一至两个月时间。最后一关,土壤通过尾气净化装置深度处理,达到“康复”出厂标准。对比在“修复仓”内的刺鼻气味,在待回填土堆场,记者嗅到了一股熟悉的自然泥土清香。

土壤修复的质量如何控制?

技术人员介绍,他们有一个国内领先的自主研发的“工地大脑”,可将现实环境采集到的工程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实现对土壤修复工厂的可视化、智能化管理。

带着好奇,记者来到工程指挥控制中心,3名工作人员正在操作台上调查数据,并不时拿起电话联系沟通调度。一块占据整个墙面的电子显示屏上,各作业区的实时监控画面和土壤处理的技术指标全面呈现。工程项目部经理郦汇源说,这一平台整合接入了环境信息、地下水修复、土壤外运监控、视频监控等几大专题模块,土壤修复前中后期的技术指标都可由平台统管。

除此之外,平台还可实现风险预警研判、快速响应、实时监测等功能,有助于提高土壤修复效率、降低安全风险。

对于桃浦603地块的修复施工,公司负责人苏向明满怀信心,目前他们已完成地块0~2米浅层污染土的修复,即将全面展开2米以下深层高浓度污染土的开挖和修复。土壤修复工厂也将开足马力,全力保证明年全面完成土壤修复地块投入的开发利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