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理洱海龙龛码头。 记者 黄兴能 摄
昆明瀑布公园。 记者 黄喆春 摄
2019年
全省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8.1%
地级城市建成区33条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消除率为100%
六大水系出境跨界断面水质100%稳定达标 保持Ⅲ类以上水质
完成31个试点县耕地土壤质量类别划分
推进23个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建设
天空澄碧、绿树成荫、百花齐放,好似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彩画。这幅生态美景的绘就,得益于多年来我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随着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等“8个标志性战役”,取得明显成效。
让蓝天白云成为云南的一种常态
位于昆明市金鼎山的空气自动监测站,24小时不间断地对周围25平方公里以内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价。自2017年起,我省投入近两亿元,在16个州(市)推广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建设和环境空气质量预警预报工作的完善。截至目前,全省129个县(市、区)已建成154个站点,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不仅能实现“县县能监测”,还实现了“县县能预报”。
让蓝天白云成为云南的一种常态。近年来,我省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全面开展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等工作。2019年,我省空气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8.1%。
2019年,我省九大高原湖泊水质稳中向好,抚仙湖、泸沽湖水质I类,阳宗海、洱海III类,滇池草海、程海IV类,滇池外海、杞麓湖、异龙湖V类,星云湖劣于V类。通过扎实开展长江流域劣Ⅴ类国控断面整治等8个专项行动,大力推进六大水系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全面完成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地级城市建成区33条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消除率为100%。六大水系出境跨界断面水质100%稳定达标,保持Ⅲ类以上水质。
坚决守住云南这一方不可多得的美丽净土,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2019年以来,我省先后完成全省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稳步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完成31个试点县耕地土壤质量类别划分,推进了23个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建设。对涉重金属重点行业、工业固体废物及堆存场所、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开展大排查,严格危险废物经营许可审查和跨省转移审批,全力推进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攻坚战。
让绿色成为云南最鲜明的底色
2020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今年我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全面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全力守护良好的生态环境,确保经济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
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今年将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机构、强化大气污染面源治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等工作入手,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年内将重点推动昆明、曲靖、德宏等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建成区及周边水泥、平板玻璃、焦化、化工、有色、钢铁等重污染企业搬迁。着眼构建清洁低碳高效能源体系。各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要建成27套机动车固定式遥感监测设备或黑烟车抓拍设备,累计淘汰国三排放标准老旧柴油货车3万辆以上。
碧水保卫战方面,将持续推进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实现“四个彻底转变”,坚持截、控、拆、调、绿、补、治、管八个方面的治理措施。加强九湖及其主要入湖河流水质监测和预警,加强流域环境监管执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强化已发现问题的整改,对各类督察发现的问题认真督促整改落实到位。强化科技支撑,实现科学治污、精准管理。
与此同时,加快推进《云南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立法。6月底前完成全省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年内全面完成其余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全面整治工业园区环境问题,重点整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开展全省地下水环境监测现状调查,完成全省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开展重点化工企业周边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及全省土壤重点监管企业地下水污染防治风险排查。加快推进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渗改造,确保9月底前全面完成我省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渗改造任务。
净土保卫战方面,将全面推进“土十条”实施,继续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有关工作。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验收评估,推进农用地详查成果运用。完成土壤重金属高背景区域划定和高背景值区域重金属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调查,持续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完成全省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初步采样和分析测试,开展全省地块风险分级及调查数据集成分析。加强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强化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监管,积极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先试,扎实做好固体废物及化学品管理。提升危险废物环境监管、利用处置和环境风险防范能力。推进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废铅蓄电池、废塑料、医疗废物等污染综合治理。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与减排。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尾矿库“一库一策”污染防治方案编制实施,基本完成重点尾矿库生态环境污染治理。
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贯穿始终,在高水平保护中促进高质量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高水平保护。持续推动产业结构向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两型三化”转型发展,我省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让绿色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底色。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不断提高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全面推进清洁生产改造或清洁化改造。
与此同时,通过开展创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等行动。我省全面强化绿色消费意识,在衣、食、游、住、行等各个领域加快绿色转变。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活动作为协同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继续推进各类示范区和“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的创建。力争年底前实现我省50%的县(市、区)和80%的乡镇(街道)创建成为省级生态文明县市区和省级生态文明乡镇(街道),让绿色成为云南最鲜明的底色。
云南网记者 胡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