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协调有力 处置科学规范

发布时间:2019-09-11 10:24:49  |  来源:中国环境报  |  作者:郭文生、任效良  |  责任编辑:张蔚蓝
关键词:演练,水质参数,空中支援,处置突发事件,指挥协调

 

图为工程技术人员向记者展示演练中使用的空气采样机器人。 任效良摄

本报记者郭文生 见习记者任效良天津报道  2019年京津冀突发水环境事件联合应急演练日前在天津市宝坻区潮白河流域举行。天津市副市长金湘军观摩联合演练并讲话。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温武瑞宣布联合演练开始。生态环境部应急中心副主任冯晓波对联合演练进行点评。

金湘军指出,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部门要继续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的重要要求,持续加强环境应急联合演练、环境风险隐患联合排查,积极主动作为,把安全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要加强三地应急联动,建立统一高效的三地联合应急执法、监测队伍。

化工厂爆炸,潮白河被污染

京津冀三地启动水污染应急联防联控机制

此次演练模拟天津市宝坻区某化工厂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部分有机物进入境内潮白河中,对水环境产生污染。“水污染事件”发生后,宝坻区政府第一时间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分别采取交通管制、人员抢救、关闸拦截和空气、流域水质监测等应急处置措施,最大限度地控制污染扩散,同时启动联防联控机制,分别向下游和上级生态环境部门通报情况,采取应急措施,控制水量和流速,为下游处置争取时间、创造有利条件。

演练重点检验京津冀三地应急监测能力,北京、天津、河北三地通过水污染应急联防联控机制,对宝坻区政府同步实施支援。最终在三地共同努力下,突发水环境事件得到妥善处置。演练中,各参演队伍训练有素、协作紧密,演练过程中应急响应反应灵敏、联动迅速,应急指挥协调有力,应急处置科学规范,取得了预期效果,有效检验了京津冀协同应对突发水环境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

高科技装备配合监测

采样机器人、无人船对空气和水体开展实时监测

科技含量高是此次演练的一大亮点。记者在现场看到,遥控机器人、无人船和无人机等高科技环境应急监测装备悉数亮相,形成了“海陆空”立体式应急监测体系。“它是履带式设计,可以适应多种地形,能够深入到不宜人员进入的事故现场采样。”参演的天津迪兰奥特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工程师刘杰向记者展示了演练中使用的空气采样机器人。据他介绍,下一步这款机器人还要搭载气象监测设备,方便实时获得事故现场气象参数。

演练中使用的无人船由天津市环境保护技术开发中心研制。这艘船是一种新型的自动化监测平台,依托小型船体,利用GPS定位、自主导航和控制设备,根据监测工作的需要可搭载多种水质监测传感器,在航行过程中可到达水体的绝大部分区域,对水体进行连续性监测。在突发环境事件处置时,应急采样监测无人船因其尺寸小、重量轻,可随时装载于车辆后备箱,随车辆在第一时间赶往事发现场,按规定的路线和坐标,实现连续多个监测点的在线水质检测和水样采集,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显示、存储,并绘制水质参数图。

无人机为此次演练提供了“空中支援”。在演练中,无人机展示了悬停在潮白河河面上方采集水样的技能。同时,无人机上搭载的观测设备可以持续追踪污染团在潮白河中的移动情况,及时向应急指挥部门发回观测信息。

联动处置,形成合力

已开展5次联合排查、3次联合应急演练

演练结束后,生态环境部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副主任冯晓波对此次演练给予高度评价,他在点评中总结了这次演练的三个特点:一是组织保障到位;二是把握了“联动处置,形成合力”这个关键点;三是体现了优秀的能力水平,达到了熟悉预案、了解程序、磨合机制、锻炼队伍的目的。他说,京津冀三地这样的应急联动机制在全国范围起步较早,经过多年来三地生态环境系统的协同配合,这个机制基本实现了建立联动机制、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的目标,值得全国各地学习。

据悉,自2014年京津冀三地签订了《京津冀水污染突发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合作协议》,成立京津冀水污染突发事件联防联控工作协调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以来,已经开展了5次联合排查、3次联合应急演练,演练的目的在于提升三地整体快速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目前,流经京津冀三地的河流包括永定新河、潮白新河等10余条。

本次演练由天津市、北京市及河北省生态环境部门联合主办,天津市宝坻区政府承办,天津市为组长单位,近20个单位联合参演。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应急部门有关负责人现场观摩指导。主办方还邀请了广东、河南、湖北、四川等省生态环境部门的代表前来观摩。

返回顶部